望着朱棣凝视窗外的背影,王卓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王爷,微臣此次前来,还需向您详细禀报与东大进行大宗物资贸易的后续事宜。”
朱棣缓缓转过身,目光恢复了作为统帅的冷静与锐利:“嗯,你之前提过,东大所需,无非是煤、铁、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类矿石。说说看,这些资源,于我大明版图之内,乃至周边,何处可得?又该如何取之?”
王卓早有准备,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打开下载好的世界地图,他伸手指点:
“王爷请看。首先是最易开采的煤炭。品质极佳、且易于露天开采的大型煤田,主要集中在蒙古草原,也就是如今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活动区域。继续向北,漠北苦寒之地(指西伯利亚),地下埋藏的煤、铁、金、铜等矿产更是巨大得难以想象,堪称宝库。”
他的手指继而向西、向南移动:“至于石油和天然气,目前探明最富集的主要有两处。其一在此,”他的手指点在了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区域,“名为西西伯利亚平原,现在是无主之地,后世的秋明油气区就在此处,油气储量极丰。但欲达此地,必须彻底打通鞑靼和瓦剌控制的通道。
其二则在此,”手指滑向了波斯湾,“此地油气资源更为惊人且容易开采,理论上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抵达,但路途遥远,且需警惕雄踞中亚的帖木儿汗国。若欲大规模开采,未来借助海路运输或许更为便利,然眼下亦非易事。”
最后,他的手指越过浩瀚的太平洋,点在了那片巨大的陆地上:“而说到铁矿,有一处天选之地,名为大洋洲(澳大利亚)。据此向东约五千里,其地富含高品质露天铁矿,易于开采,且眼下基本可视为无主之地。然而欲获取此地资源,我大明必须永远远洋航运能力,远洋货轮可从东大采购,但随船操作的水手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
朱棣的目光随着王卓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眼神越来越亮,又越来越凝重。他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地图上蒙古草原的位置,沉声道:“如此说来,眼下最紧要,亦是最可行的一步,便是彻底解决鞑靼与瓦剌,收复蒙古草原,打通前往漠北乃至西西伯利亚的通道。看来,本王需尽快返回北平,整军经武,准备北征。”
王卓闻言,却摇了摇头,劝谏道:“王爷,此事关乎国运,不宜操之过急。微臣有几条浅见,望王爷斟酌。”
“讲。”朱棣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其一,微臣不日将再赴东大,此次前往,一则落实首批军火及后续弹药采购,二则尝试为王爷筹措一些‘特别’的物资与技术支持,或能在此战中发挥奇效。王爷若此时匆匆北返,许多细节恐难及时沟通。”
“其二,待微臣返回后,计划在北平附近寻觅一处隐秘安全之所,尝试建立一个小型的、临时的‘时空坐标’。此举若能成功,便意味着我军在北平的后勤补给,将可获得东大近乎无限的支持!粮草、弹药、药品、甚至情报,皆可源源不断。此乃前所未有之优势,当善加利用。”
朱棣眼中精光爆射,呼吸都微微急促了一下。若真能在北平建立如此神奇的后勤通道,那简直是拥有了不败的根基!
王卓继续阐述他的核心观点,语气郑重:“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爷,此次北征,目的绝非仅仅是击溃几支蒙古骑兵,或是让他们暂时臣服纳贡。我们的目标,是要将整个蒙古高原,彻底、永久地纳入大明有效统治之下,将其资源为我所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军事征服是远远不够的。历史上,强如汉武唐宗,北征虽胜,却难久安。我们必须打一场经济、政治、军事相结合的‘立体化战争’。”
“立体化战争?”朱棣对这个新词感到好奇。
“王爷明鉴,北征势在必行。”王卓先是肯定,随即话锋一转,“然微臣以为,此战之目的与方略,需有根本之不同。昔日中原王朝北征,多限于武力驱赶或迫其称臣,难以根除边患。其根本缘由,在于经济与生产力之局限,无法对草原实行有效治理,更无法改变其生存模式。”
他迎着朱棣探究的目光,掷地有声地说出核心观点:“但如今,情况已然不同!凭借与东大的联系,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此次北征,目标不应是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要将草原上饱受部落首领盘剥的普通牧民解放出来,将他们从动荡不安的游牧生计,纳入我大明稳定繁荣的经济体系之中!”
“普通牧民并非我们的敌人,他们与中原百姓一样,所求不过是安居乐业。真正的障碍,是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的部落贵族。我们的军事行动,首要目标是摧毁这些旧贵族的统治根基。”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示意他继续。
王卓展开他的构想:“军事胜利之后,才是关键。我们可立即利用东大的渠道,做两件以前绝无可能做到的事:第一,在冬季——草原最艰难的时节,直接从东大采购大量粮食、布匹、药品等民用物资,以公平价格与牧民交换牛羊,助他们安然过冬,让他们立刻感受到归附大明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将收购来的牛羊,通过东大渠道销售获利,形成良性循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