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刺史陆秀夫是在这场风暴中成长最快的官员。这位原本只擅长文书的文官,在刘进的授意下,紧随十三太保的脚步,每平定一地便立刻派人接管,张贴布告、安抚百姓、丈量土地、登记人口,将新政迅速推行下去。他深知此次清剿是推行新政的绝佳机会,特地请命从各州抽调了两百余名寒门士子,充实到各县衙,取代那些被世家把持的旧吏,确保政令能够畅通无阻。
“陆大人,这是颍川、汝南、梁国三郡的土地分配名册,请您过目。”一名属官将厚厚的账簿呈上来,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神色,“三郡共计清剿世家土地六十三万亩,分配给无地农户八万余户,百姓们都说是陛下给了他们活路啊!”
陆秀夫接过账簿,仔细翻阅着,眼中露出欣慰之色:“好。告诉各县,土地分配要公平公正,不得徇私舞弊,若是有人敢克扣百姓,定要严惩不贷。另外,那些被释放的奴仆,也要一视同仁,给他们分地、分粮,让他们安心生产。”
“是!”属官领命而去。
陆秀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来豫州任职时,曾因世家阻挠而处处碰壁,推行的均田、减税等新政寸步难行,如今十三太保雷霆一击,扫清了所有障碍,新政的推行顺利得超乎想象。这让他更加明白,对于那些冥顽不灵的世家,温和的劝说毫无用处,唯有铁腕手段,才能打破沉疴痼疾。
豫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土地的重新分配上,更体现在民心的转变上。曾经被世家蒙蔽、对新政心存疑虑的百姓,在亲眼目睹了世家的叛乱罪行与汉军的公正处置后,渐渐明白了刘进推行政令的苦心。
在许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农捧着新分到的地契,对着长安的方向三跪九叩,老泪纵横:“俺活了一辈子,做梦都没想过能有自己的地!陛下是青天大老爷啊!”
在谯县,一群曾经的奴仆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护卫队,协助官府巡逻,防止世家余孽反扑。他们说:“陛下给了俺们自由和土地,俺们就得护住这份家业,不能让那些坏种再回来作威作福!”
在颍川的学堂里,新招收的寒门子弟正在朗朗读书,他们中许多人是世家叛乱的受害者,如今却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教书先生是陆秀夫从长安请来的儒生,他在课堂上说道:“陛下推行新政,便是要让天下人都有书读、有饭吃,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莫负陛下的期望。”
随着民心归向,豫州的生产迅速恢复。春耕时节,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官府发放的种子、农具及时到位,水利设施也在士兵与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修缮。市集上的商品渐渐丰富起来,粮价稳定,民心安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沛国行宫中,刘进看着陆秀夫送来的奏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奏报上详细记载了豫州的变化:清剿叛乱世家九十八家,抄没土地一百二十三万亩,释放奴仆七万余人,分配土地农户十五万余户,各地学堂、工坊、驿站正在陆续修建……
“看来,十三太保这次是真的把豫州的毒瘤给剜干净了。”刘进将奏报递给身旁的房玄龄,“陆秀夫也做得不错,能在短时间内稳定局面,推行新政,是个可塑之才。”
房玄龄看完奏报,点头道:“陛下英明。豫州世家盘根错节,若不是这次借叛乱之名彻底清剿,恐怕再过十年也难以推行新政。如今豫州清明,不仅能为大军提供粮草,更能成为钳制徐州、荆州的屏障,实在是一举多得。”
刘进望向豫州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深邃。他知道,清剿世家只是第一步,要让新政真正扎根,还需要长久的努力。但他有信心,只要民心在握,有陆秀夫这样的能臣治理,有朝廷大军的武力保障,豫州定能成为大汉复兴的坚实基石。
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案头的舆图上,照亮了豫州的每一寸土地。这片经历了血火洗礼的大地,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属于它的新生。
喜欢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