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星火计划’的理解,想必有其独到之处。
能否请你,为同学们描绘一下那份最初的、驱动我们走到这里的蓝图?”
突然被点到名字,晓月的心猛地一跳。
她抬起头,对上校长鼓励的目光,以及陈岩那双似乎能穿透表象审视数据流的眼睛。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
紧张感如同微弱的电流窜过脊椎。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帆布包里的鲁班锁,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想起父亲将登月舱模型交给她时说的话——
“它承载的是过去,你要握住的是未来。”
她深吸一口气,站起身。神经接口中,星璇温和的声音提示:
「情绪波动轻微上升,仍在安全阈值。需要启动辅助演讲模式吗?」
“不用。”
晓月在心中默念。她需要用自己的声音。
晓月走到前方预留的小型讲台位置。
没有华丽的辞藻,她点开个人终端,将一份经过脱密处理的文件投影在身后巨大的弧形背景墙上——
那是一张年代感十足、但设计极其精密的蓝图效果图。
画面中央是地球,近地轨道上,一个巨大环状结构的空间站正在建设,其风格正是“星港”的早期概念设计;
一条清晰的轨迹线从空间站延伸至月球表面,指向一个标注为“静海基地一期”的穹顶结构;
更远的轨迹则指向火星和几颗小行星。
“这就是最初的‘星火计划’蓝图,”
晓月的声音起初有些紧绷,但迅速稳定下来,带着一种传承自父辈的清晰和力量感,
“不是虚无缥缈的宣言,而是一份严谨的‘技术-文明’演进路线图。”
她的手指划过蓝图上的关键节点:
“第一步:安全基础。
在地球上,以‘磐石’地面生存堡垒技术为代表,解决大规模灾害下的文明存续问题。”
“第二步:轨道枢纽。
在近地轨道建立‘星港’空间站——人类历史上首个大规模商业空间站,也是人类真正迈向太空旅居时代的起点。
它开启了太空长期生存和工业化的先河。”
“第三步:他乡家园。
在月球建立‘静海’永久定居点。”
她的手指点在月球上那个小小的穹顶标志上,
“这不仅是一个基地,更是验证人类能否在另一个天体上建立闭环生态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离地生存’的关键跳板。”
“第四步:资源腹地与工业熔炉。
目标:火星。
利用火星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位置,将其建设成太阳系内环的工业中心和深空探索资源补给站。”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仿佛在确认大家理解了这一步的重量,
“就像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红岩’冶炼基地正是这一战略的初期落地。”
“第五步:深空探索与科学前沿。
目标:木星、土星系统,乃至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
去那里寻找答案:关于太阳系的起源,关于宇宙的秘密,甚至……
关于我们是否孤独。”
晓月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远而坚定,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全息图,看到了更广阔的宇宙。
“这份蓝图的核心驱动力,”
她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清晰地回荡在教室中,
“源于一个朴素的信念:
人类文明的未来,必然在星辰大海。
而实现它的关键钥匙,是技术——
可控核聚变提供无限能源,高级AI与自动化管理复杂系统,新材料突破环境限制,量子通信连接深空孤岛……”
她环视着台下那些年轻而充满渴望的眼睛,最终,她的目光落在陈岩身上,后者正微微侧头注视着她身后的蓝图,镜片后的目光依旧锐利,但那份专注里似乎多了一丝对宏大叙事本身的审视,而非仅仅评估她发言的逻辑结构。
仿佛在寻求某种确认,又像是在完成一个交付。
她一字一句地复述着父亲林风在她踏上月面旅程前,在加密通讯里对她说的那句话,此刻,这句话拥有了全新的重量:
“但是,请永远记住——
技术是钥匙,用钥匙开门的是人,而门后面等待我们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无法回避的复杂抉择。”
寂静笼罩了教室。星图的微光映照在每一张年轻的脸上。
技术是钥匙,人是开门者,门后是责任——
这朴素却深邃的三段论,如同一颗种子,落在了这片新生的月球学府土壤之上。
陈岩的手指停止了无意识的敲击,镜片后的目光从蓝图移向晓月,极其轻微地点了一下头,幅度小得几乎无法察觉,如同确认一个实验参数的最终读数。
月面白昼正午时分(按地球时间),校区临时食堂内人声鼎沸。
长条金属餐桌旁挤满了学生。
自动加热的“巴渝太空火锅”月球特供餐盒散发着熟悉而诱人的辛香——重庆牛油的霸道与成都清油的鲜香在月球冰泉水的调和下,蒸腾出带着工业文明烙印的烟火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