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所求,是为星海荆棘劈开前路。”
“此地所聚者,”
他侧身,手臂有力指向身后悬于半空的巨大三维校徽激光投影,
“乃人类叩启星辰之门的第一代‘钥匙匠’。”
话音落下的瞬间,校长、陈岩以及作为林氏深空代表列席的基地副总工程师三人,目光交汇,近乎同步地按下了面前悬浮操作面板上的虚拟按钮。
分布奠基坑周围的数十台工程机器人同步抬升激光发射口。
数十道经过精密调制的高能激光束,在同一毫秒、以完全一致的角度聚焦在奠基坑中心那块银灰色合金基座的预定坐标上。
没有震耳的声响,只有激光束瞬间汽化表层月壤岩屑与激活基座表面特种显影涂层时发出的、被真空环境压抑的“嗤嘶——”声。
真空回收系统高效工作,烟尘瞬间被抽走。
站在校长左侧的陈岩,身体姿态如同被无形的标线校准过,纹丝不动。
只有他镜片深处,高速刷新流淌过一行行微小的数据流,实时监控着每一束激光的能量输出稳定性和焦点坐标偏移量。
基座表面显露出来。
没有奠基人姓名,没有冗长颂词。
只有三行刚劲有力、仿佛用力量直接刻入月岩的汉字校训,在激光激活下流淌着幽蓝色的微光:
知无涯
行有界
心向星海
绝对的肃穆笼罩了现场。
空气里只剩下工程机器人关节液压传动的轻微摩擦声,以及高密度激光熔铸后材料急速冷却时发出的、极细微的应力释放音。
精确、高效、摒弃一切浮华——
这是月球赋予新学府的灵魂烙印,是星辰大海应有的成年礼。
陈岩微微颔首,镜片后快速流淌的数据流瞬间凝固,显示出一个绿色的(所有参数均在容差范围内)的确认标识。
他紧绷的肩线几不可察地放松了半毫。
仪式后的交流环节在尚未完全封闭的环形阶梯教室进行。
粗粝的月岩铸块墙体裸露着原始的质感,巨大的弧形观察窗外,是永恒深邃的宇宙幕布和那颗缓缓旋转的蓝色家园——
地球。
晓月安静地坐在靠后的位置,看着校长和陈岩等人站在前方。
她打开个人终端,调出星璇同步的奠基点实时地质微振动监测数据流——
这已经成为她下意识的习惯。
校长简要介绍了校区规划后,目光转向陈岩:
“陈博士,作为CASC月球基地科研负责人和深空星海特聘教授,您对首批学员有什么期望?”
陈岩推了下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台下年轻的面孔,如同扫描仪掠过待检部件:
“期望是多余的变量。
我只提要求:你们的神经接口与星璇子体的磨合度,必须在三周内达到基准线以上。
深空工程、天体物理、宇宙材料——
这三个核心领域的课程设计,遵循一个原则:
所有理论推导,必须同步完成至少一个基于星璇仿真平台的小规模工程推演。
纸上谈兵在这里没有意义。”
他的话语冷硬直接,带着月球基地特有的务实风格。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讲台边缘的金属面,发出极其轻微、几乎被空气吸收的“哒哒”声,那是他思考时惯有的节奏。
提问环节开始。
一个戴着厚重AR眼镜的男生(李思哲,深空工程系)率先发问:
“陈教授,校区核心规划中的‘深水区科技伦理研究中心’,具体研究什么?
它似乎独立于‘星火计划’的主体技术框架?”
陈岩的目光没有波动,回答如同公式输出,手指的敲击节奏没有丝毫变化:
“‘深水区’并非独立,而是星火计划的必要补充模块。
核心研究目标:
一、评估深空技术(如小行星捕获、大规模原位制造)对地月-火星经济生态链的潜在系统性冲击模型;
二、建立基于星璇全局监控与风险评估的深空技术应用伦理边界预警机制。
简单说,它负责为星火引擎设计更精密的‘限速器’和‘防护罩’。”
他停顿了半秒,补充道,
“风险预测精度,目标值95%置信区间。
任何低于此值的预警模型,在‘深水区’都是废品。”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
技术伦理被如此具象化、工程化地提出,对年轻学子们冲击不小。
就在这时,校长周明宇温和但坚定地接过了话题:
“陈博士提到了核心。
不过,在讨论如何‘限速’和‘防护’之前,我们更需要清晰地理解这艘航船的动力之源,以及它最初的航向设定。”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最终落在安静坐在后排、正低头看着个人终端的晓月身上。
“林晓月学士,”
校长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引导意味,
“作为林氏深空集团的成员,同时,据我所知,你的父亲林风先生,正是当年‘星火计划’蓝图核心参与者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