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黎明没有大气层温柔的过渡,金色的晨光如同被精准切割的光刃,骤然劈开静海平原边缘的黑暗。
林晓月站在深空星海大学月球校区尚未封顶的观景平台边缘,晨光落在她略显单薄的肩膀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脚下的月壤被工程机械压出规整的纹路,远处,银灰色的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基础模块像巨大的积木,被自动化吊臂精准地放置在规划位点上——
这里就是未来的学府。
手腕上的星璇手环发出温和的震动:
「奠基仪式将在30分钟后启动。
陈岩博士已进入核心准备区。」
“收到。”
晓月在神经接口中无声回应,指尖下意识地拂过贴身斜挎的帆布包,里面那个冰凉的钛合金鲁班锁轮廓清晰可感。
三天前真空工坊那场惊心动魄的泄漏危机、报废的精密支架、以及她急中生智提出的网格化拓扑优化方案——陈岩最后那句“结构刚度损失在可控范围,鲁棒性提升显着”的冰冷评价,此刻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头漾开一圈微暖的涟漪。
这微不足道的认可,在这片陌生而宏大的月球背景下,给了她一丝站立的底气。
她看着那些冷硬的模块,恍惚间仿佛看到了祖父林振国当年在濒临破产的林氏重工车间里,抚摸着那台老旧但锃亮的59式车床时的侧影——
时代在变,但那份对“造物”本身的执着,似乎从未改变。
奠基区更像一个高效运转的工地前线,而非传统庆典现场。
银灰色的结构件规整地码放在巨大的奠基坑旁,边缘锐利,显示出月面工程的精准。
首批抵达月球校区的学生代表们穿着统一的银灰色月面常服,设计简洁实用,摒弃了多余装饰。
他们三五成群,佩戴着高性能AR眼镜,兴奋地扫描着悬浮在半空、覆盖整个奠基区的深空星海大学月球校区全息蓝图。
手指划动间,蓝图的不同区域被点亮标注:深空工程学院、天体物理研究所、宇宙材料制备中心、小型闭环生态农场……
而位于校区几何核心,被额外高亮标注的区域——“深水区科技伦理研究中心”——则引发了不少好奇的低声讨论。
“林学士!”
一个清亮的声音穿过背景中工程机器人的低频嗡鸣。
一个扎着高马尾、眼神充满活力的女生快步走来,脸颊因激动泛着健康的红晕,
“江晚舟,深空工程系!
您的星璇助手发布的《星火计划纲要》预读资料,关于月面原位制造的材料疲劳模型推演部分……”
“欢迎来到前线,江同学。”
晓月微笑着点头,目光扫过对方胸前简洁的金属校徽——
三枚咬合齿轮托举星辰,是林氏、CASC与大学的联合象征。
这徽章让她想起父亲办公室里那张三方签约的老照片。
“资料只是引子,后续的工程推演才是真战场。”
“就等着上战场了!”
旁边几个围观的男生笑着附和,其中一个晃了晃手腕上的神经接口环,
“林学士,您资料里那个‘结构迷宫’应力模拟关卡,我卡了三天!”
一阵善意的哄笑声响起。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出现了一丝轻微的扰动。
穿着深灰色CASC制服的身影如标尺般精准地穿过人群空隙,停在晓月身侧。
陈岩推了下他那副带有实时数据分析功能的智能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喧闹的学生,如同精确的激光测距仪在扫过待测目标。
他的眉头习惯性地微蹙,视线在学生们兴奋挥舞的手腕和闪烁不定的AR护目镜上短暂停留,最终精准地锁定在奠基坑中央那块覆盖着银灰色防尘膜的奠基石上。
他制服肩部的CASC蓝色盾形徽标在月面晨光下反射出冷硬的光泽。
“情绪管理模块有待校准,”
他的声音不高,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清晰地切入现场,每一个字都像经过精密计算后输出,
“群体性兴奋波动峰值超过安全阈值,已对AR护目镜光学稳定系统产生可测量干扰。
如不修正,将直接影响稍后集体参与的激光阵列同步校准精度,预期偏差大于0.05弧秒。”
学生们瞬间噤声,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脸上敬畏与一丝被点破的窘迫交织。
他们默默地为陈岩和晓月让出通往仪式核心的通道。
陈岩迈步向前,步伐稳定得如同月球重力下预设的机械节拍器,没有再看那些学生一眼,目光只聚焦在奠基坑的坐标上。
仪式在绝对的精确中开始。
没有冗长的致辞。深空星海大学校长周明宇——
这位曾在“星港”空间站生命维持舱内指挥过多次生死抢险、眉宇间刻满太空十年风霜的前首席工程师——只向前一步,站在简约的讲台前。
他的声音通过集音麦克风,清晰、沉稳地传遍现场:
“此地所授,非为金箔妆点履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