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蔚蓝弧线在舷窗外伸展,像一块巨大的、嵌满光点的琉璃。
林晓月把额头贴在冰冷的复合玻璃上,感受着身下LC-7“青鸾”改进型空天客运飞船升空带来的持续震颤。
这不是她第一次进入太空,但每一次,这壮阔的景象依然能让她屏息。
那抹蓝色是故乡,是根系,而前方无尽的黑丝绒幕布上点缀的星辰,是她即将奔赴的沙场——
月球静海基地。
她旁边坐着一个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少年,正笨拙地把玩着一个闪烁着廉价霓虹的月球矿石纪念品。
林晓月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手腕上那个冰凉的金属手环——
缩小版的“星璇”核心载体。
它安静地蛰伏着,像一块温润的玉石。这曾是祖父秦卫国最伟大的造物,如今成了她个人科研助理的标准配置。
“嘿,姐姐,你看!我在月面集市淘到的!”
少年献宝似的展示着他的矿石,打断了晓月的沉思。
矿石在舱内灯光下折射出人工合成的斑斓色彩。
“据说是在风暴洋边缘找到的,里面可能有稀有元素!”
晓月礼貌地笑了笑,从随身的帆布工具包里摸出一个小巧精致的金属方块——
一个钛合金鲁班锁。
它在少女略显粗糙、指关节分明的手指间灵活翻转,几个精巧的榫卯结构在无声的滑动中分离又重组,金属表面流淌着冷冽的哑光,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或廉价的光效,纯粹是工艺与材料的完美结合。
少年看得眼睛都直了,他手中的矿石瞬间显得粗糙而浮夸。
“哇!这…这是…”
“静海基地工业区3D打印工坊的作品,”
晓月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
“真正的月面制造。
用的是原位提炼的钛,真空无重力环境下一次成型,结构精度0.001毫米。”
她顿了顿,补充道,
“军工级标准。”
少年张了张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矿石,默默把它塞回了口袋。
经济舱的简陋环境与这件来自月球工业心脏的精密造物形成了无声的对比,仿佛在诉说两个世界的故事:
一个是观光猎奇的游客世界。
一个是构建未来的工程师世界。
而林晓月,正坚定地走向后者。
飞船猛地一震,进入更剧烈的加速阶段。
广播里传来空乘平稳但不容置疑的声音:
“注意,当前加速度1.8G,请所有乘客保持坐姿,严禁解开安全带。
重复,严禁解开安全带。”
巨大的压力将她更深地压进略显僵硬的座椅靠背,胸腔有些发闷。
她身旁的少年发出一声小小的惊呼。
背包就塞在脚下,随着震动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里面装着父亲林风在她毕业典礼后亲手交给她的成年礼物——
一台精致的登月舱模型。
不是最新的“归燕IV型”,而是他年轻时参与设计的、祖父林振国时代的老式“玉兔”登月舱原型。
模型采用真实的航天合金,细节一丝不苟,连舷窗上的雨刮器都清晰可见。
每一次颠簸,舱体部件相互磕碰的轻响,都像敲在她心弦上。
这是家族的传承,是实业家祖父的坚守,是军人父亲的热血,是航天泰斗外祖父的遗志。
如今,沉甸甸地落在她的肩头。
她强迫自己将目光投向舷窗之外。
地球的弧线之下,人类文明的画卷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铺陈,他们正飞越“云霄九号”巨型都市圈。
一个依托两部太空电梯物流枢纽,由数百座千米级塔楼在空中通过高强度碳纳米管廊桥连结而成的立体城市森林。
巨大的立体水稻农场悬挂在塔楼之间,层叠的翠绿与金黄在高效LED的精准照射下蓬勃生长。
一块巨大的全息霓虹广告牌掠过视野,闪烁着极具烟火气的标语:
「巴渝太空火锅——地球原种辣椒,月球冰泉水熬制!
轨道配送,热辣直达!」
广告牌下方,是密密麻麻如同蜂群般的“蜂巢枢纽”小型穿梭机,在规划好的低空航线上无声而迅捷地流淌,编织着城市新的毛细血管。
这幅景象,繁华、拥挤、充满勃勃生机,却也隐隐透出一种资源被极致压榨、空间被无限拉伸的紧张感。
这就是“星火纪元”开放战略十六年后的地球缩影:科技普惠带来的繁荣背后,是更深层次需求与承载力的拉锯。
晓月轻轻摩挲着手腕上的星璇手环。
冰凉的触感下,一道微不可查的蓝色光纹如呼吸般明灭了一次。
「加速度曲线平稳,峰值1.82G,持续27秒后将进入巡航段。您的生理体征正常,心率稍快,建议深呼吸三次。」
一个温和、理性,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深邃质感的女声直接在晓月的听觉神经中响起。
这是专属于她的星璇子体,经过了深度学习和个性化适配,声音里少了些许母体统御星港时的宏大庄严,多了几分知性的陪伴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