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星璇。”
晓月在心中默念,启动了神经接口的加密思维通讯。
这是星梭空天飞机技术的民用化延伸,确保了通讯的绝对隐私和安全。
她依言深呼吸,胸腔的压迫感果然缓解了一些。
「帮我调阅静海基地‘望舒’实验区的最新工程简报,特别是‘地幔钻探阵列-阿尔法’的能源供应优化方案。」
「正在调取。
简报概要:’望舒’区深层钻探项目因遭遇月壳异常高密度岩层,原定氦-3聚变能源站输出功率存在5.7%的缺口。
首席工程师陈岩博士团队提出两套优化方案:
方案A,调用相邻’广寒’区储备能源,风险为可能影响其农业穹顶的夜间照明周期;
方案B,临时启用实验性月球熔盐储能阵列,需额外15个工作日调试及风险评估。」
“陈岩…”
这个名字在晓月心中泛起一丝微澜。
那个在深空星海大学总是逻辑清晰、言辞犀利,甚至有些刻板的物理学天才学长。
毕业后他拒绝了多家地球顶尖研究所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加入静海基地最艰苦的深层地壳研究组。
没想到他已经是“望舒”区的首席了。
方案B…启用实验性储能阵列?
这很符合他谨慎到近乎保守的风格。
「陈岩博士的个人工作日志备注:
’方案A的短期影响可控,但长期依赖他区能源不符合深空基地模块化、自持化的核心原则。
方案B虽耗时,但有助于验证新型储能技术的深空应用潜力。’」
星璇适时补充了背景信息。
“明白了。”
晓月闭上眼,脑海中快速闪过复杂的公式和工程模型。
「星璇,模拟运行方案A对‘广寒’区农业生态的长期影响模型,参数包括光照周期波动对‘希望薯’三代基因作物的生长曲线影响、人工授粉昆虫的行为模式改变概率、以及穹顶内大气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计算中…预计耗时42秒。」
星璇的“声音”平稳无波。
飞船的震动终于缓和下来,进入了平稳的巡航阶段,加速度指示器稳定在0.8G。
安全带警示解除的柔和提示音响起。
经济舱里响起一阵放松的呼气声和活动筋骨的窸窣声。
晓月解开安全带,小心地将背包抱在怀里,指尖拂过帆布表面,感受着里面那个登月舱模型的坚硬轮廓。
她再次看向舷窗。
地球的弧线已经变得更高远,下方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深蓝的海水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的光斑——
那是巨型海上浮城和深洋能源采集平台的灯光。
一条明亮的光带如项链般环绕着星球赤道——
那是近地轨道上密集运行的卫星、“星港”空间站的延伸模块、以及无数小型空间工厂组成的“工业星环”。
星港本身,那个承载着父母青春与梦想、开启了人类太空旅居时代的庞然大物,此刻正运行在更高的轨道上,像一颗沉默的星辰,在阳光照射下偶尔反射出耀眼的金属光泽。
通过神经接口,晓月甚至能“请求”星璇将星港的实时放大影像叠加在视野中——
巨大的环形结构缓缓旋转,那是人工重力区的核心,高速轨道列车在其间穿梭,维持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和梦想。
它象征着人类挣脱引力束缚的第一步,辉煌而稳固。
但晓月的目光,却穿透了这近地轨道的繁华,坚定不移地投向那片银灰色的、死寂的远方。
月球静海,才是她此行的终点,是人类文明迈出摇篮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他乡家园”,也是深水区挑战的最前线。
资源、伦理、生存压力…所有的矛盾,都在那片荒芜的银色平原下酝酿。
手腕上的星璇轻震。
「林风董事长的私人加密通讯请求,优先级:高。」
晓月深吸一口气,接通了通讯。
一个沉稳、带着岁月磨砺感,却依旧充满力量的声音在她脑中响起,没有任何延迟,清晰得如同就在身边。
“晓月?到哪儿了?”
林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背景音很安静,可能是他在林氏深空总部顶楼的办公室,那里有一整面墙都是实时太空星图。
“刚过近地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了,爸。”
晓月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
“LC-7很稳,星璇说一切正常。”
“嗯,那就好。”
林风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
“静海那边…环境不比‘星港’,更比不上家里。
重力只有0.16G,出去活动都得穿笨重的防护服。
你妈当年在基地规划初期,光是设计那套适合长期月面作业的柔性外骨骼,就熬了不知道多少个通宵。”
他话语里充满了对妻子的骄傲,也暗含对女儿的提醒——
那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适应的世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