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仲侈看着他的背影,牙齿咬得咯咯响,转身对韩仓躬身:“新王,公叔氏狼子野心,臣恐他日后会对新王不利。臣这就返回封地,调兵入都,护新王周全!”
不等韩仓回话,公仲侈也带着家臣离开了章台宫。殿内只剩下韩仓和几个内侍,冷雨敲打着窗棂,发出“嗒嗒”的声响,像极了即将到来的乱局的前奏。韩仓趴在父王的榻边,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父王说的守业难,原来比他想象的,还要难上百倍。
第二章 新郑围城
三日后,韩宣惠王的灵柩停在宗庙,丧仪尚未完全议定,新郑的局势已乱成了一锅粥。
公叔伯婴以“防止乱兵惊扰宗庙”为由,命公叔平率领宫廷卫队接管了新郑的四门,严禁任何外兵入城。不仅如此,他还派人切断了公仲氏在都城内的粮道——公仲氏的族人多住在新郑东部的坊市,平日里靠城外的庄园运送粮食,如今城门被封,坊市内的存粮只够支撑三日。
公仲侈的长子公仲明站在自家府邸的角楼上,望着远处城门口的卫队,脸色铁青:“父亲,公叔平太过分了!不仅不让我们调兵入城,还断了我们的粮道,这是想把我们困死在城里!”
公仲侈站在他身边,手里捏着一枚青铜虎符,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没想到公叔伯婴会这么狠,原本以为只是争夺辅政权,如今看来,对方是想彻底铲除公仲氏。
“父亲,不如我们硬闯城门?”公仲明按在剑柄上,“府里还有三百私兵,拼一拼,或许能冲出去!”
“不行,”公仲侈摇头,“城门有两千卫队驻守,还有弩机和投石机,硬闯就是送死。更何况,新王还在宫里,我们一旦动手,就成了谋逆的乱臣贼子,公叔伯婴正好借此名义灭了我们。”
“那怎么办?”公仲明急得直跺脚,“坊市的百姓已经开始闹了,再没有粮食,他们怕是要反过来帮公叔氏了!”
公仲侈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西方——那里,是秦国的方向。他早就知道,韩国夹在秦、楚、魏之间,没有强国支持,根本难以立足。之前韩宣惠王在位时,一直摇摆于秦楚之间,如今内乱爆发,若想翻盘,只能求助于强国。
“你去准备一下,”公仲侈突然开口,“带上我的亲笔信,从府邸的密道出城,去秦国咸阳,求见秦惠文王,就说公仲氏愿以韩国东部三城为礼,求秦国出兵相助,平定公叔氏之乱。”
“秦国?”公仲明愣了一下,“父亲,秦国可是虎狼之国,若是引秦兵入韩,会不会……”
“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公仲侈打断他,语气决绝,“公叔氏掌权,我们公仲氏只有死路一条;引秦兵入韩,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而且……秦国若想东进,必然需要韩国这个跳板,他们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公仲明咬了咬牙,点头道:“好,儿子这就去办!”
当晚,公仲明带着几个亲信,从府邸的密道潜入城外的农田。密道是公仲氏早年为了防备不测挖的,直通城外三十里的一处驿站。他们借着夜色掩护,快马加鞭地向西奔去,沿途避开了公叔氏的巡逻队,只用了五日,就抵达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咸阳的宫殿比新郑宏伟得多,黑色的瓦当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宫门前的青铜鼎上刻着“秦”字,透着一股威压。公仲明递上公仲侈的亲笔信,被内侍引着走进章台宫——与韩国的章台宫不同,秦国的章台宫更显肃穆,殿内的大臣们身着黑色朝服,目光锐利,让公仲明不由得紧张起来。
秦惠文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身着玄色龙纹朝服,腰间佩着和氏璧制成的玉带钩。他接过内侍递来的信,快速扫了一遍,然后看向殿下文武百官,问道:“诸位,韩国内乱,公仲氏求援,愿献东部三城,你们怎么看?”
大臣们面面相觑,右相张仪刚想开口,左相公孙衍却抢先一步站了出来。公孙衍身着深灰色朝服,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中透着谋略的光芒:“大王,臣以为,这是秦国控制韩国的绝佳时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韩国地处中原腹地,东接魏、齐,南邻楚,北靠赵,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如今韩宣惠王去世,新王年幼,两世族内乱,正是秦国介入的好机会。我们出兵帮助公仲氏平定内乱,一来可以获得韩国东部三城,扩大秦国的疆域;二来可以借机在韩国安插亲信,掌控韩国的朝政和军事,让韩国成为秦国的附庸,为日后东进打下基础。”
张仪皱了皱眉,上前一步道:“公孙衍,你说得太简单了!秦国若出兵韩国,楚国必然会干预——楚国一直想拉拢韩国,若见秦国控制韩国,定会出兵相助公叔氏,到时候秦楚交战,秦国怕是会陷入泥潭。”
“张仪此言差矣,”公孙衍反驳道,“楚国近年来国力衰退,去年与魏国交战,损失了三万士兵,如今根本无力大规模出兵。而且,我们可以先派使者去楚国,许诺若楚国不干预韩国内乱,秦国愿归还之前攻占的楚国两座小城,楚国必然会答应。至于魏国,他们正忙着应对齐国的威胁,更不会插手韩国之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代风云五千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