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见韩宣惠王神色松动,继续说道:“大王,楚国向来是‘利字当头’。当年,魏国与楚国结盟,共同对抗齐国,结果魏国被齐国击败,楚国却坐视不理,反而趁机攻占了魏国的两座城池。此事,大王不会忘了吧?”
韩宣惠王沉默不语。他当然记得这件事,楚国的反复无常,他早有耳闻,只是如今韩国弱小,不得不依靠楚国对抗秦国。
“若大王与楚国结盟,对抗秦国,”张仪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秦国一旦举兵伐韩,楚国真的会出兵相助吗?楚国与韩国相距千里,等楚军赶到新郑,恐怕韩国早已被秦军攻破。到那时,楚国不仅不会悲伤,反而会趁机攻占韩国的土地,将韩国纳入自己的版图。大王,这难道是您想看到的结果吗?”
韩宣惠王的身体微微颤抖,张仪的话如同一把尖刀,刺破了他心中最后的侥幸。他看向暴鸢,想从这位上将军口中得到一丝安慰,却见暴鸢低头不语——暴鸢也知道,以韩国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进攻,而楚国的援助,更是遥遥无期。
“那秦相的意思,是让我国投靠秦国?”韩宣惠王的语气缓和了许多,带着一丝试探。
张仪见状,语气也软了下来:“大王,‘投靠’二字,言重了。秦国与韩国,本无深仇大恨,若能结盟,便是互利共赢。秦国可以为韩国提供蜀地的粮米,解贵国的燃眉之急;还可以为韩国提供精良的铁器,助贵国打造兵器,加强城防。日后,若有其他国家侵犯韩国,秦国必出兵相助,保韩国平安。”
说着,张仪示意随从将秦国的国书呈给韩宣惠王:“这是我国大王的承诺,国书上写得清清楚楚。秦国愿与韩国结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互通有无。大王若不信,可派人随臣回咸阳,查看我国的粮仓和铁工坊,便知臣所言非虚。”
韩宣惠王接过国书,手指微微颤抖地翻开。国书上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条承诺都写得明明白白——秦国每年援助韩国粮米十万石,铁器两百具;若韩国遭遇外敌,秦军将在十日之内出兵相助。这些条件,远比楚国的空头支票诱人得多。
“可是,”韩宣惠王还是有些犹豫,“我国刚与楚国结盟,若突然背弃盟约,楚国必会报复。到那时,秦国若不及时援助,韩国该如何是好?”
“大王放心。”张仪语气坚定,“楚国若敢报复韩国,秦国必不会坐视不管。臣可以向大王保证,只要韩国与秦国结盟,秦国的军队会驻守在秦韩边境,一旦楚军来犯,秦军会第一时间出击,将其击退。而且,楚国如今正与齐国在淮水一带争夺地盘,根本无力分兵攻打韩国。大王若此时与秦国结盟,正是最好的时机。”
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权衡利弊。公仲朋张了张嘴,想再说些什么,却被韩宣惠王抬手制止了。
韩宣惠王站起身,走到张仪面前,深深吸了一口气:“秦相所言,句句在理。韩国若与楚国结盟,不过是饮鸩止渴;若与秦国结盟,才能求得一线生机。孤决定,即日起,韩国与楚国断绝盟约,与秦国结为盟友!”
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哗然。暴鸢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公仲朋则叹了口气,低下了头——他知道,韩宣惠王的决定,是目前韩国最好的选择。
张仪脸上露出笑容,躬身行礼:“大王英明!秦国必会遵守承诺,与韩国携手共进。从今往后,秦韩两国,唇齿相依,共创霸业!”
韩宣惠王扶起张仪,语气诚恳:“多谢秦相指点迷津。孤已命人备好宴席,还望秦相赏脸,与孤共饮一杯,庆祝秦韩结盟。”
宴席上,韩宣惠王频频向张仪敬酒,气氛十分融洽。张仪趁机提出,希望韩国能允许秦国在新郑设立使馆,以便两国更好地沟通。韩宣惠王欣然同意,还决定派公仲朋作为使者,随张仪回咸阳,与秦惠文王签订正式的盟约。
三日后,张仪带着公仲朋,踏上了返回咸阳的路途。车队离开新郑时,韩宣惠王亲自送到城门外,手中握着张仪的手,再三叮嘱:“秦相一定要转告贵国大王,韩国定会遵守盟约,绝无二心。”
张仪点头应诺,目光望向远方的秦国方向。他知道,瓦解楚韩联盟,只是秦国东进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游说魏国、齐国,让更多的国家与秦国结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铺平道路。
马车缓缓驶动,秦旗再次在风中飘扬。张仪靠在车壁上,闭上双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函谷风来,吹动的不仅是路边的草木,更是天下的格局。韩国的倒向,必将在诸侯中引起轩然大波,而秦国,也将在这条统一之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当张仪的车队抵达函谷关时,秦惠文王早已派使者在此等候。使者带来了惠文王的口谕——听闻张仪成功说服韩国,惠文王大喜,已在咸阳宫备好庆功宴,等候张仪归来。
张仪心中一暖,催动车马,朝着咸阳的方向疾驰而去。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在诸侯之间掀起,而他,将是这场风暴的中心。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代风云五千年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