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赶到府衙之时,李逸呆愣一瞬,王琪和郑炯坐在靠下首的位置,在他们前面,还有好多位官员呢,至于上首,左手边是身穿绯色官袍,云雁补子的中年人,想来就是南平府知府。而在右手边,则是一个身穿常服的中年男子,此时正微笑着看着自己。
见李逸到了,王琪赶紧出列,向在场众人介绍李逸,“南宫大人,诸位大人,此人就是李逸。”
随即向李逸隐晦的使眼色,意思是悠着点。看着王琪对上首之人这般恭敬,再看这突然多出来的官员,想起昨天夏季里说的话,李逸明白,这应该就是省里下来的联合调查组。
当即李逸向厅堂内的众多官员行礼,“学生李逸见过各位上官。”
跪拜是不可能跪拜的,当然真遇到了非跪不可的时候,这个膝盖也不是不能弯曲的。
当即上方就有一位官员发问,“哦,读书人?”
李逸看向说话之人,身上着青色官袍,虽然是青色,但是却坐在了郑炯、王琪之前。这说明此人官位或许不高,但实际权力不小。
莫非是个御史?就是不知道是巡察御史还是都察院御史,但不管是什么御史,到了地方就有监察三司、弹劾官员的权力。
实际上除了御史还有一类人也是这种官小但权力大的,那就是六科给事中,通俗的说就是言官,那群喷子起初存在的意义就是监督各部官员,甚至监督皇帝的言行,但是到了后期,这些喷子逐渐成为党争的工具,甚至许多人是为了喷而喷。
不过,言官可轻易不会下地方。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这人是言官,看着年纪不大,很可能就是前几科的进士。
“回大人,学生读过书。”接下来就是曾经在古镇之时面对郑炯和李偲说的那番话了。
谢昀倒是对李逸第一印象不错,不卑不亢,他对于这个看上去不过二十的年轻人还是蛮喜欢的。
当即笑道:“行了,听说你是荠县派往上虞押送物资的,前些天又出城调查线索了,调查的情况如何?”
李逸看了看都向他看过来的目光,其中一道目光似即若离,在一干官员中尤为明显。李逸看了一眼,却发现此人身着青色官袍,但是官袍上的补子似是一种白色的鸟,看坐的位置靠前,应该是五品的白鹇。
而且此人的目光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是带着一丝好奇,但此人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危险的光芒,那是自己要是说了些什么,立马就有生命危险的眼神。
斟酌着说话的内容,李逸将冬至日自己被巡检司士兵带回古镇,随后当天晚上整个荠县船队遭到袭击,再到他来到上虞之后调查到的情况,特别是在城外发现的情况,其中有两点重点突出,一个是他们在城外遇到了“道门”之人的袭击,另一个则是黄铜扣子。
谢昀听得极为认真,当李逸说完之后,他立即问道:“你的意思是,冬至那晚你们的船队原本已经离开好一段时间了,反而是巡检司的士兵用快船拦住了你们?为什么,就因为你们当天出现在古镇?”
李逸点点头,随即道:“当时学生也问了,那些巡检司之人之时说奉命,不过,随后学生便知道,他们原来是奉的郑推官的命令。”
郑炯此时已经汗流浃背了,当李逸说起在古镇之时便被拦下来之后,他就知道这件事瞒不住的。
当下,只能站到堂下,颤颤巍巍,说话都打颤,“下官,下官也是在去往古镇之时突然收到了一张纸条,上面要求下官将荠县领队扣留在古镇。”
“哦,你的意思是府衙之内有人在古镇出事之后,给你递了一张纸条?”
“对,望诸位大人明鉴,下官也是在荠县军需被劫掠一案发生之后才想明白,此人是想将荠县领队之人调开,此后劫掠这批军需。”
李逸其实也明白,这件事和郑炯应该是没关系,通过在古镇的相处,他明白这位郑推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当下,在旁边补充道:“学生以为这背后递条子之人原本是想将随船队而来的南平千户所百户调离船队,将船队实力最强之人调开,结果学生鬼使神差的去了古镇,见到了郑大人。”
这段话虽然没给郑炯开脱,但是也间接说明了郑炯只是奉命行事,毕竟这件事要是和郑炯有关系,那么他就应当知道真正想要调离船队的是谁。郑炯朝李逸隐晦的低了一眼感激的眼神,李逸同样回一个,颇有些眉来眼去的味道。
“哦,看来府衙有人参与了这件案子。”
坐在上首的南宫翎不紧不慢的提了一句,但是这句话却犹如一颗石子,让南平府衙这汪池水泛起阵阵涟漪。
钟晟冷汗也下来了,南宫翎虽然是参议,但此次却是以此人为主,他开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省里的意思。
他现在说南平府衙有人参与了案件,那么就代表着省里也是这么认为的。
见此,钟晟道:“南宫大人,是我御下不严,府衙有人参与这等谋逆之事却也不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修行王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