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权力绞肉机里“肉”
公元456年,南朝刘宋孝建三年,九岁的刘休若小朋友懵懵懂懂地接过了那枚象征巴陵王身份的金印。彼时的小王爷,注意力大概全在琢磨晚膳能多讨几块饴糖上。他绝想不到,十五年后,这枚金印会沉重地坠入一滩污血之中,成为他二十四岁年轻生命的冰冷句点。更不会料到,自己最终竟成了建康城顶级权力绞肉机里,最无辜、最冤屈的那块“肉”。
第一幕:咸鱼王爷的躺平之路——低调,低调,再低调
刘休若,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孙子,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十九子。在龙子凤孙扎堆的刘宋皇室,他这个排序,基本等同于“查无此王”。母亲罗美人位份不高,娘家也不显赫。因此,小休若从起点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孝武帝刘骏(他的十一哥)在位时,他的待遇堪称“皇子界的低保户”——食邑二千户。这数字看着还行?对比一下:他那得宠的六哥竟陵王刘诞,食邑五千户;后来造反的八哥刘祎,也是五千户起步。刘休若这两千户,寒酸得如同王府门口那对掉漆的石狮子,空有个唬人的架子罢了。
到了前废帝刘子业(他侄子)掌权的恐怖时期(465年),皇室迎来了血腥大清洗。这位历史着名“疯批”少年天子屠戮宗室如同砍瓜切菜。叔祖刘义恭(文帝五弟)被剖腹挖眼,内脏被掏空塞入蜜糖,美其名曰“鬼目粽”。其他叔叔、兄弟更是死伤枕藉。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刘休若这条小咸鱼,居然奇迹般地在刘子业的屠刀下打了个滚,毫发无伤!仅仅被调任了个左卫将军的虚职。原因无他:年龄小(才十七八岁)、人怂、存在感低到尘埃里。朝堂之上,权臣如戴法兴之流忙着斗法,谁会多看一眼角落里那个缩着脖子、恨不得原地隐身的“小透明”?刘休若靠着“怂且废”的独门人设,硬是在这场皇室大逃杀中,苟出了一条生路。
泰始元年(465年)末,他的十一哥湘东王刘彧(明帝)通过政变干掉了侄子刘子业,自己坐上了龙椅。可屁股还没焐热乎,更大的危机爆发了:他的另一个侄子,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今江西九江)被邓琬等人拥立称帝,建号“义嘉”,史称“义嘉之难”或“刘子勋之乱”。一时间,全国州郡纷纷响应,建康朝廷控制的区域一度只剩下了“丹杨、淮南等数郡”。明帝环顾四周,能打的宗室要么被前废帝杀得七七八八,要么正在磨刀霍霍准备砍自己(比如刘子勋)。绝望之际,他的目光扫到了角落里安静如鸡的刘休若。
“十九弟啊!”明帝刘彧拍着刘休若的肩膀,笑容亲切得如同阳春三月的暖阳,“会稽那地方闹腾得厉害,非你这样的宗室重臣去镇抚不可啊!朕封你为安东将军、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重任在肩,莫负朕望!”
刘休若当时心里肯定是一万头羊驼奔腾而过。会稽?那可是叛军大本营隔壁!富庶是富庶,可叛军首领孔觊、顾琛、王昙生、袁标那帮人虎视眈眈,让我去?这不是明摆着送死吗?可抬头看看皇帝哥哥那“核善”的眼神,分明写着两个大字:不去?那你现在就去死。
没得选。刘休若只能硬着头皮,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上任去了。打仗?他真不懂。但保命?这可是他的专业领域!他充分发扬“甩手掌柜”精神,军事指挥?交给靠谱的将领如张永、吴喜、沈怀明、刘亮等人!后勤调度?交给得力属官!自己嘛,坐镇后方,搞好“精神鼓励奖”就行。结果歪打正着,在将领们的奋勇拼杀下,居然真把会稽一带的叛军给平定了!消息传到建康,明帝大喜过望,立刻下诏:升职!加薪!进号卫将军!赏赐全套皇家仪仗队(鼓吹一部)!规格待遇直接拉满。
当使者捧着崭新的卫将军印绶和象征荣耀的鼓吹队伍来到会稽时,刘休若的心情,史书没写,但我们可以合理想象:绝无半分喜悦,只有透心凉的恐惧。他捧着这滚烫的“功劳”,内心哀嚎:皇帝哥哥,我只想继续当我的咸鱼啊!这功劳它烫手,要命啊!
第二幕:作死边缘的疯狂试探——王爷偶尔也想支棱一下
人在顺境中容易飘,尤其是在躲过几劫、还立了点“功劳”之后。刘休若这条资深咸鱼,被“卫将军”的暖风一吹,加上会稽的富庶繁华迷了眼,竟然也产生了“我好像能行”的错觉,试图翻个身。结果,这一翻身,差点把自己翻进阴沟里。
他飘得最高、摔得最惨的一次,就是在会稽太守任上搞出的“谢沈丑闻”。他的录事参军谢沈,堪称南朝官场“作死小能手”的典范。这老兄的母亲去世了,按礼法,他得回家“丁忧”守孝三年,期间必须清心寡欲,以示哀思。可谢沈呢?他直接把孝道踩在脚下摩擦!不仅没丁忧,还公然在居丧期间饮酒作乐,声色犬马,把官署当成了夜总会。这种级别的丑闻,在南朝这个极度讲究门第礼法、标榜“以孝治天下”的时代,足够谢沈掉十次脑袋,外加遗臭万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