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有“攒门”雕刻法,就是把一小块一小块沉香拼接好,再动刀雕刻。近年也有人把沉香和玉石翡翠攒到一起的,说到底,还是因为沉香原料太稀缺。
我说您有所不知,唐朝人就好这口。就连李白《清平调》诗里也有一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还有专家研究说可能整个沉香亭子都是用沉香木镂空雕出来的哩,您就可以想象唐朝人对沉香的痴迷程度了。
整座亭子都是沉香木雕的?那到了安史之乱,拿来当柴火烧也能烧好几年吧。齐师傅一边胡诌,一边大步往前走。
绕龙走一圈,我也看清了:木龙身上果真拉满了丝线,就好像地球仪上面覆盖的经纬线一样,横纵相交,呈现出一个个精巧无比的几何图案。
木雕可能是一座古墓的钥匙。1899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受到了瑞典国王和伊曼纽尔·诺贝尔先生的资助,开启了他的中亚探险。他先在罗布泊北岸的黄沙里刨出几件精美的木雕,异常兴奋,像嗅到血腥味的鹰犬一样,又发掘出一座重要的古城遗址,其中珍贵文物不计其数。
木雕也可能是一种防盗墓机关。只是,这样一条纯洁无害的木头龙,跟其他致命机关相比,真是小儿科,华而不实。就在我疑惑它的具体用处时,我突然发现龙尾消失了。
——本该有一条龙尾的地方,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根方形横截面的木棍。
“乘龙升天,顾不见尾。”齐师傅说,你再看看第三扇石门吧。
我遥遥望去:
第三扇石门也有一个猫眼小洞。
这小洞也是方形的。
“神奇吧?这个变形的龙尾木棍,正好能插进第三扇石门里。”齐师傅玩味道,“这条木雕龙估计一直放置在那里,严严实实塞着大门。如果有人想要打开第三扇石门,继续往墓室里面走,就一定要拔出这条木雕巨龙,也就不可避免触碰到龙身的丝线机关。”
幸亏,刚才的海水帮了我们大忙——将这条守门龙直接从第三扇石门的关卡里冲出来,冲到了第二扇石门,一举突破两层机关。间谍有意落井下石,我们却因祸得福。
“此地不宜久留。”齐师傅提醒道。咱们人没有触发机关,但海水可不好说。还是离它远点儿,继续赶路。
“您稍等,我去看看石门刻字。”
话音落,我也摸索到了第三扇石门。
果然,石门的猫眼小洞附近,我又发现两个仿古文字——“太”“白”。
喜欢反盗墓:国宝专案组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反盗墓:国宝专案组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