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这人谁啊?太平盛世,朗朗乾坤,这太原城中也敢当街砍人?
说起来,倒不是旁人,也是大家的一个旧相识。
谁呀?
武康军节度使帐下参军,人称二爹的旁越是也!
咦?
他怎会在此?
咦?为什么人家不能在这?这是人家的地盘啊!
武康军设衙太原府,童贯领了皇命镇守于此。管的就是带兵打仗,行的就是生杀予夺!
惹旁越?你还不如搞一下童贯呢,至少那老媪还能要点殿帅面子,不跟你一般见识。
敢惹旁越?太就是一个小小的参军,面皮对他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他在乎不在乎也吃不上什么劲。但是,他手下那帮叫他二爹的小崽子,能当时把你给剁碎了当饺子包!
不过这会儿童贯被自家的主子圈禁在宫内。
转眼这都一个月了,也不给人家个说法。
这武康军节度使府内也不能没个说话算话的。
那旁越得了童贯被圈禁的消息,便舍了宋粲,下了将军坂,自那银川砦一路狂奔回到太原。
说这皇帝为何圈禁了那童贯?
只因那宋正平命丧姑苏。
这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吕维在其内绝对是个首当其冲。想弄死他的大有人在。
然,倘若吕维真有个马高蹬短的,那童贯也是个有嘴说不清。
皇帝是想弄死那吕维,但是,也怕了群臣拿来说事。毕竟有先祖的遗训在,倒是能给他扣一个忤逆。
童贯也是做梦都想手将他碎尸万段。但是,这事绝对不能让童贯沾手。
朝野上下都知那童贯与官家的关系。童贯出手跟他下旨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于是乎,这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且是与他一个两难。
圈了童贯,于这官家而言,也不乏是个两全其美之策。
说白了,也就是将他暗保了下来,省的事后一帮人说三道四,也不愿意看这童贯去蹚这趟浑水。
想那旁越是个何等的聪明,倒是一眼看透了这两全其美。
于是乎,便飞速赶回太原府,坐镇武康军。省得有人借机生事。
有那么严重吗?谁敢动武康军?
谁?这事不好说。
宋,禁军八十万,厢军近百万,边军也有十万有余。
然这兵员百万,有几人在皇帝手中?
诶?天下兵马不是都归皇帝管吗?
哈,皇帝能直接掌握的,也就是个军队建置权。具体的是枢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统辖禁军、率臣临时领兵。
也就是说,皇帝调不了兵。军队是国家的,不是皇帝自家的。皇帝只有给军队的命名权,和委派什么人去领兵。
然后面那一项也是有很大的折扣的,这事需要庭议,经庭议,选出一个名单,皇帝只负责盖章和承担后果和责任。
一旦有事,官家手里唯一能控制,听他调动的,也就是童贯手下的武康军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武康军被按在西北守边的主要原因。
压根不给你机会让你接近京畿。
历史证明,如果皇帝没兵,就等同于士兵手里没枪。一旦兵权旁落,这个皇帝也就离死不远了。
况且他们家的老祖也这样干了!
但是,童贯手下的武康军真的就铁板一块吗?两党四派可都盯着这一块呢!
这也就是旁越舍了宋粲,火烧屁股般的一路跑回太原的主要原因。
此时,刚到府中坐定,便拿了各营呈上来的祥报看来。
看见四日前,巡防营抄了一批柜坊聚赌之人,按常例,上了捷报与节度使府,签押了文牒交与地方处置。
原本不是个大事,那旁越也不上心。
问了手下,得知人犯已经被押在太原府衙大佬中。便提笔蘸墨。
正要签押,倒是有些个奇怪,倒是人家已经交了大钱与你巡防营了,为何又去抄了他去?这事干的多少有点不仗义。
然,又想了,抄了就抄了吧!
地方也是个罚没了赌资,杖脊一百便放了人去。
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
不过,这结果看似简单,但过程倒是个麻烦。
宋制,每次杖脊不得超过二十,两次杖脊间隔不得少于一月。很人性化吧?
不过,按这样来算,挨够这一百的杖脊,你得要在牢里呆个小半年。
而且,这还是能想起来打你的情况下。这就没法算了。
那他们什么时候能想起来打你?
可说呗。兴许……快了一个月,也有可能是一年。
这中间倒是能将一个富户财资耗尽,这人方能平平安安的从牢里出去。
倒有些个有门路的,比如与官衙豪绅有些瓜葛的。
便是过上一堂,做些个门面来,便可暗地里放人出去。反正也没人较这个真,关心着一百的杖脊打够数没有,反正打了就行。
估计,这柜坊的老板也是按这个潜规则办的。
但是,这会子纠纷就产生了!
说这人是巡防营抓的,但,钱却是地方衙门拿了。这跟遛傻小子一般,干出力不给钱的行为,饶是让那官兵不甘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青之道法自然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青之道法自然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