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字之时,那丙乙也许下那如兄如父的正平,曾有言“今日污你面目,他日定还一张干净的与你。”
此话倒是不曾与人提起,只是心中郁闷与那病情比他还严重的程鹤说过。
反正那厮也是个疯子,这口风紧不紧的姑且不提。他的话若真的有人信,那人的病也是五百块钱治不好的。
如今,这宋正平身死姑苏,灵位还乡。再见故人,却是个阴阳两隔。许给死人的愿倒是不能耽搁了去。然,这愿却是他一人不能还的。
万般无奈,只得一步一嚎,步步血泪的到那挚友灵前。
龟厌不知丙乙先生内心悲愤,只觉是那丙乙先生哀思挚友而神伤,且是劝也劝不得。心下无奈,于是乎,也寻了适才丙乙先生坐过的台阶之上,一声长叹罢,却也疏解不去心中的郁闷。
上清储祥宫本是一座普通的道观,原名上清宫。
修建于太宗年间,后,仁宗庆历三年毁于大火。
朝廷欲重修了去,然却遭到当朝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包拯的极力反对。
为什么不让重建?
原因是劳民伤财!
于是乎,这片过火的废墟便被改做禁军的军营。
元丰二年,有道士王太初居住于此。并上书“上清宫乃艮位也。事关家中子嗣。不可缺角,不可有煞”。
这句话非同小可,因为这老仙在北宋历史上乃至在道教史上,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说这道士道法高深到能驱神使鬼。具体是不是这样,反正史书上写的有。这怪力乱神的能上正史的,也算是个凤毛麟角了。
而这赵家本身就是个人丁不旺。即便官家有了子嗣也是个年少而夭。
那皇帝一听“事关家中子嗣”这话,且是一惊!
难怪!
看看!看看!这下总算找到病根了!不是我不行!是他妈德风水出了问题!风水你懂不懂?赶紧的吧!
于是乎,一番忙里忙慌的赐钱赐地,招人备料的重修。并御笔赐名:“上清储祥”。
这座道观在历史上其实并不怎么出名。让他出名的是那北宋的文宗苏轼。一笔一气而下,便留得一通《上清储祥宫碑》与青史。
其碑文千字有余。其书洒脱自如,风神秀劲,有圆熟自然之美。
原石于景炎、祥兴年间损毁,今仅存宋拓残本。有喜欢书法的大拿,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不过不在开封,这通碑的拓片现存于吉林省博物馆,属于一级文物。有兴趣的朋友且去一观。
咦?怎的在吉林?嘿嘿,我不告诉你。
这通碑文的大概其说的是:
一是修建上清储祥宫用的是太皇太后和皇帝的私有财产,并没有官员们说的劳民伤财,这里予以澄清。
既然是我们自己出的钱,宫殿修建的再富丽堂皇也不为过。所以御史言官们可以休息了,别再出来个包拯那样的没事干瞎逼逼。
第二,其上所述“大率依本黄老,清心省事,薄敛缓狱,不言兵而天下富”这个也迎合了大文豪的老上级,亲密战友——太后,滔滔姐的重要治国思想。
但是,到了哲宗这朝,官家赵煦却不这么想。
“清心省事,薄敛缓狱”?
我去!要不要我录下来,让你再听一遍,你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不让收税哪来的钱养兵?
“不言兵而天下富”? 你想什么呢?天下富,还没个趁手的家伙拿在手里,那就是一个待宰的肥猪啊!
没点獠牙还白白胖胖的?那不是勾引别人来抢啊!
你倒是有那写文章的闲工夫,劳驾去劝一下北方的那帮游牧民族。也让他们清心寡欲,也让他们无为而治?
这心眼缺的,都别打仗了!花钱伤身体的。
大家一起“黄、老、浮屠”的不好吗?一起赚小钱钱岂不是天下太平?
倒是北宋兵家李纲所言中肯,其在《论和战札子》所言:“中国为和所误者多矣,十馀年来持和议之说,一切苟且,希冀万一者,何其纷纷也……”,这话,至今依旧是个振聋发聩!
哲宗倒是志向远大,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心中的诗和远方。
所以,这赵煦亲政后,便“绍圣”为始,重新回到王安石新法。
于是乎,这篇政治态度鲜明的《上清储祥宫碑》明显不符合刚刚亲政的哲宗的政治主张。
什么黄老思想!什么无为而治!统统给老子滚蛋!老子才不要做猪!老子就要改革,老子就要新法!老子就要打通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老子就要重复汉唐雄风!老子就要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老子就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子就要“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然,这事又不能说自己奶奶怎么怎么样。所以,只能该这一生都惹事东坡先生倒霉。
作为元佑党的恶核心成员,除了被一贬再贬,其诗文刻石也遭全面毁禁。
一时间京郊的上清储祥宫这座道士清修的道观,便被推到了北宋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青之道法自然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天青之道法自然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