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三月中下旬。
不仅是凯尔塔森林,几乎整个南大区都进入了真正的低温期。
接近零下五十度的恐怖低温,摧毁了大量的生机。
这种时候,哪怕是进化出缓冲液、保护液的植物,也无法扛住这种程度的低温,会被体内的水分给冰化撑破。
就连冻土之中的种子,也开始大片大片的毁灭。
无数蛇鼠虫蚁在梦中永远沉去。
尚且活着的,不再顾及所谓危险,纷纷开始往火山、温泉、地热、深层地下、智慧生物聚居地附近靠拢。
任何一点点温度,都成为了这风雪中的“宝物”。
以往无所谓的东西,在这一刻化作恶魔果实,深深地诱惑着每一个生灵。
而更严重的。
是记忆的混乱。
天太冷了。
没有人愿意出门,愿意下床。
寒风过脑,冻的头皮失去知觉,冻的耳朵僵脆,冻的记忆断断续续。
而今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虽说部分记忆被封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地下洞穴的族人尚且症状较轻,总体来讲,部落的主要生产力问题不大。
而在增殖废土工作的,受到的影响就更小了。
所以,部落觉得,将军用的醒神药,配给冬季地表工作人员,全力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
并设立冬季三期加薪政策。
按照初冬、雪降、大雪、极寒四个节气,从初冬之后,开始加薪减工。
初冬——雪降,一般职员加薪30%,特殊职员加薪35%,普遍减工10%。
雪降——大雪,一般职员加薪65%,特殊职员加薪80%,普遍减工15%。
大雪——极寒,一般职员加薪120%,特殊职员加薪150%,普遍减工25%。
并且极寒之后,无论何种工作,只要岗位条件低于“二类”,强制性休假。
而岗位条件在“一类”的,职员身体素质高,工作条件好。是部落元老级直接提供资源。
五班轮换,上四休三,水热全供,吃喝全包,单人宿舍,娱乐报销,还有专门的修行指导,灵膳、丹药配给,并有专业的“哨塔”、魔法饰品等工作用品,也无需全时间段在外面跑。
比如“戍边哨兵”,就是这种待遇,人数不多,都是精英,这种也没必要休假。
而“二类条件”岗位就相对差些了。
二类主要是各个总局提供资源。而且人员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特殊环境,并不能保证全部人员的安全。所以有了“强制休假”的规定。
且由于常任岗位基础工资本来就高,所以看似只是翻了不到三倍的加薪期,其实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收入了。
冬季,地表产业本来就是亏损的,无所谓这点儿物资了。
增殖废土,可以说是找补的关键了。大部分人员如今都投入了进去。
育粮,矿业,实验,勘探,四大支柱行业蓬勃发展。
同时,对于本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发掘。
这个类华夏的封建文明,原本似乎还是挺发达的。
在现代人眼中,似乎所有封建王朝都一个样。
其实不然。
王朝与王朝之间的生产力相差,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火器,车马,巨轮,造纸,织机,不同时期,不同的技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都可以算是巨大的改变。
茅草建筑,单层建筑,多层建筑,楼宇屋殿,合土巨石建筑,混凝土建筑...直到现在的幕墙、钢结构。
一个时代,一个样貌。
你觉得如今是“特殊的时代”,如今的确是特殊的,可却又没那么“特殊”。
因为,对于每一个时代的人来说,只要身处平世盛世,就总会见证种种变化的发生。
这种大势的错位感,会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哪怕是自己的思考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会有一种压缩感、开拓感,从而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种难以反抗的崇拜感。
现代人,觉得现在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古人觉得,他们所处的时代,亦是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对来看,总是有错有输;合对来看,却又全部正确。
小雨洲。
乍一看很落后,相当于秦代以前的技术。
可种种文化迹象,结合大雨洲的残留,却又透露出汉唐层次的技术。
虽然大部分技术都被打压消失,普通人也大多如僵尸般活着,权贵也大多焚书卖匠,发展武道,互相攻伐。
可以说增殖废土的出现,对这个文明的打击是深入骨髓的。
但,依旧有极少数极少数的文化技术流传了下来。
部落从中筛选提纯。
也得到了些许有趣的新技术。
而足以引起黎木注意的,便是火药技术。
这里的人,有少数权贵,会放鞭炮。
任何技术,都很难出现爆炸式的发展。它需要环境积累,需要历史孕育,需要生产力支撑。
没有硫磺,没有炼丹,没有丹炉,没有用火技术,没有文字记录,没有实验精神,怎么发明火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奇壤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奇壤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