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仲勉放下电话,朝收发室里的孙大爷点了下头,撑起雨伞走出虹口国中校门。
初冬的雨有种刺骨的寒意,噼噼啪啪落在黑色伞面上,撑伞人的面庞稍显冷峻,一身灰色长衫肩膀很宽,身材高挑,尤其是那对深邃的双眸,在雨夜中显得格外明亮,何仲勉下意识地环顾左右,拐进一个巷口。
何仲勉,江西南昌人,今年二十六岁,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是跟着在街头卖艺的盲人三叔长大的,因此何仲勉深知劳苦大众的苦难,长大后投身革命,立志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凭借其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在夏衍同志的引荐下结识了聂耳,很快两个人成为挚友,在探讨音乐的同时,迫切渴望为革命和苦难的中国贡献一份力量,一九三五年聂耳在日本留学期间不幸溺水身亡,悲痛万分的何仲勉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回到国内,后前往上海秘密开展地下工作,对外身份是虹口国中的一名音乐教师,由于他曾留学日本精通日语,因此许多驻华日侨会请何仲勉去家中教孩子弹钢琴,包括日本驻华领事馆的官员,何仲勉从中获取相关情报,传递出去。
上海沦陷后,日本特务机关疯狂清剿国共两党在上海的特工机构、间谍情报网以及地下交通站,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何仲勉的上线领导不知何原因而暴露,在转移过程中不幸遇害,下线交通员也失去了联系,因此何仲勉以生病为由请了十几天的假,确认他这条情报线不再存在风险才返回学校上班,并且在报纸上看到了上级组织传达的信息,要求何仲勉继续秘密潜伏,等待新上线负责人与其取得联系。
何仲勉租住的家在一片弄堂二楼一间带阁楼的房子,窗户朝向街口视野极佳。走上楼梯口,何仲勉与邻居们打着招呼,“何老师回来了”,“吃过晚饭了吗”,“外面的雨下得好大呦”,何仲勉与邻里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寒暄过后走进家门,将雨伞竖在一边。
何仲勉俯身仔细检查着门口垫子周围的细烟灰是否有踩踏过的痕迹,出于组织纪律与个人习惯,每天出门前他都要做好防范措施,然后走进屋内将唱针搭在留声机的唱盘上,黑胶唱片徐徐转动,悠扬舒缓的钢琴曲回荡在房间中,是他最喜欢的舒伯特的《小夜曲》,何仲勉朝窗外的街口望了望,拉上窗帘。
客厅的角落里放着一架钢琴,何仲勉搬开琴凳,拆下钢琴侧面的板子,从里面抽出一只皮箱放在琴凳上打开,里面是一部发报电台,他已得到确切消息,遇害上线领导手中的电台被日军缴获,这条情报线只剩下眼前这部备用电台,且只能发报无法接收信息,何仲勉检查过后把箱子重新放回原处。
何仲勉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耳畔的乐曲声倏地变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天花板仿佛动了起来,变成了一块幕布,播放着一九三五年何仲勉在上海金城大戏院观看电影《风云儿女》的影像画面,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歌声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聂耳在日本曾向何仲勉讲述过为这首歌谱曲的心路历程,还对田汉创作的原歌词做了几处细微改动,以增强歌曲力度,将“起来”从两个增加到三个,进一步强化了情绪,并在原歌词最后的“前进!前进!”后面又增加了“进”字,使歌声层层递进,表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最后将终稿寄回上海,在电通公司的录音棚里录制完成。
何仲勉望着天花板上与自己同龄的聂耳正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不禁红了眼眶,低声哼唱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第二天清早,宋紫嫣起床后简单收拾好房间出门,一侧桌案的墙上挂着一幅宋凯峰的画像,是昨晚紫嫣画的,画中的宋凯峰是三年前离家时的模样,宋紫嫣想把那时的大哥永远留在心底,画像的两侧是骨灰坛和宋家人的合影照片。
吃过早饭,宋紫嫣来到成衣店后厅的作坊,学着工人师傅们的样子从最基础的工序做起,更多的是干杂活,这样可以更快熟悉整个剪裁缝纫制作的流程,这时安素娥叫紫嫣去前厅帮忙招呼客人,她要去给重要客人送做好的旗袍,宋紫嫣脱掉围裙走向前厅。
由于时间尚早,展厅里空无一人,宋紫嫣从身着一件件华丽旗袍的模特旁走过,小时候宋紫嫣就想拥有一件像母亲和绣娘们身上那样漂亮的旗袍,长大后愿望得以实现,而精通刺绣和绘画的她总想亲手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旗袍,没想到上天似乎听到了紫嫣的心愿,让她遇见了好心的老板娘安素娥,并且愿意教她制作工艺,天资聪颖的宋紫嫣决心一定要掌握这门手艺,感觉自己已经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它。
宋紫嫣刚站定在大门正对的柜台里,门上的铜铃哗铃铃响起,从外被推开,一位身穿长衫的年轻男子走进来,宋紫嫣抬起头与来人四目相对,何仲勉呆呆地望向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紫烟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紫烟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