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军出征一个月后,第一批难民来了。
天中渡最初的井然有序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越来越庞大的人流物流冲击下,逐渐被一种高效却难免混乱的喧嚣所取代。
这种忙碌与日俱增。
宽阔的驰道上,景象已然大变。
不再是单一的向南开进的军队洪流,而是变成了双向的、更加复杂汹涌的生命通道。
向南的依旧是满载着军械、粮草、药材的辎重车队和一队队神情肃穆补充前线的北祁新兵。
他们的脸上带着对战争的未知与坚毅,逆着人流,义无反顾地奔赴那片血火炼狱。
而更多的,是向北的。
那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人流。
从最初的稀稀拉拉,到后来的络绎不绝。
再到如今的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南昭的难民,终于开始大规模地抵达这座他们心目中的“彼岸”。
大多衣衫褴褛,满面风霜,拖家带口,眼神中混合着抵达安全之地的短暂庆幸,对未来的茫然,以及失去家园亲人的巨大悲恸。
马车、牛车、甚至人力板车上,堆满了简陋的行李。
更多的是步履蹒跚依靠双脚步行的人们。
孩童的哭声、大人的催促声、维持秩序的士兵的吆喝声、以及车轮碾过冻土的轰鸣声,交织成一片庞大而压抑的生存交响曲。
北祁设立的安置点早已人满为患,巨大的粥棚日夜不停地冒着热气。
医师和志愿者们穿梭在疲惫不堪的人群中,处理着冻伤、疾病和因长途跋涉而加剧的伤势。
登记造册的官吏们嗓子沙哑,笔尖在名册上飞快地划过,记录下一个个劫后余生的名字。
与此同时,与难民潮一同北上的,还有另一支沉默却更令人心揪的队伍,伤兵。
虽然南昭战场的局势在北祁和西荒联军加入后取得了巨大优势,但战争的残酷性从未改变。
每一天,都有满载着伤员的马车从南边驶来。
有的缺胳膊断腿,有的身上包裹着渗血的纱布,有的因重伤而昏迷不醒,更多的是虽然伤势稳定但面色苍白眼神空洞的士兵。
天中渡内,临时扩建的伤兵营里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草药味。
随军医师和从北祁各地征调来的名医们忙得脚不沾地,处理着源源不断送来的伤患。
痛苦的呻吟声、医师简洁的命令声、以及器械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
好在北祁对此早有预料,准备相对充分。
药材、绷带、干净的布匹、以及经验丰富的医者都在尽可能保障。
虽然忙碌紧张,但至少尚未出现彻底的手忙脚乱无力应对的局面。
然而,每一个身处天中渡的官员和将领都清楚,眼下的混乱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南昭大陆,人口数以千万计。
即便最终只有一半人能够成功逃到北祁,那也将是一个足以压垮任何寻常国度的天文数字。
安置、吃饭、穿衣、治病、防止瘟疫…
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人焦头烂额。
更何况,从前线不断传回的情报来看,局势远比预想的更加残酷。
妖族主力突破永安天险后,进军速度极快。
许多距离较远或是行动缓慢的难民队伍,根本不可能赶在妖族铁蹄追上之前抵达离江。
能够最终到达北祁的难民数量,恐怕会远低于最初的乐观估计。
这种清醒的认知,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一个决策者的心头。
为了应对这前所未有的难民潮,北祁这台庞大的国家机器已经开动到了极致。
中枢朝廷与地方州府之间的文书往来如同雪片般密集。
哪一州接收多少难民,安置在何处,提供多少粮食和物资,如何划分土地组织生产,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疫病和骚乱…
无数细则被反复商讨、计算、下达。
记载着这些安排的账册、文书,堆积如山,需要用专门的马车来拉运。
庞大的官僚体系在高压下高效运转,力求在灾难彻底降临前,织就一张尽可能牢固的安全网。
或许也只有北祁这样组织严密、资源相对雄厚、且早有准备的北方帝国,才勉强拥有处理这种规模灾难性移民的能力。
但这其中的压力与艰难,唯有亲历者才能深切体会。
……
就在天中渡内外一片喧嚣忙碌之际,那艘孤零零冻在离江冰面上的云舟,仿佛成了另一个被遗忘的时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陆的严寒终于显露出了消退的迹象。
虽然北风依旧凛冽,但空气中那种能冻裂骨头的酷寒已然减轻。
云舟上积攒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厚雪,表面开始变得湿润,有了几分黏腻的感觉,不再如之前那般干爽蓬松。
正午阳光充足时,甚至能看到屋檐下有细微的水珠缓缓滴落,在甲板上溅开小小的湿痕。
天气,确实在转暖。
离江冰面下,隐约可闻流水淙淙之声,预示着开江之期已然不远。
舱内,易年的生活依旧保持着那种近乎诡异的规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归处有青山》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天悦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天悦小说网!
喜欢归处有青山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归处有青山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