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午后,姜彦明和李丹若的车子在无为县后衙门口停下,守门的是李家旧仆,急忙让进李丹若和姜彦明,擦过姜彦明,一溜小跑进去通传。
李云直在前,韩三奶奶扶着李丹若母亲杨太太跟在后面,连走带跑迎出来。
李丹若跑了几步,挽住杨太太。
李云直让着姜彦明,将三人送到上房门口,让着姜彦明往前院签押房说话。
“这里狭小得很……”
“不小。”杨太太打断了韩三奶奶的话,看向李丹若道:“原本,你三哥说另外赁座大宅子,要有个园子,让我有个有个走动的地方。董先生说咱们这会儿万事都要小心谨慎,另外赁宅子有些张扬了,我觉得董先生说得对,就栏下了,这后面有个小菜园,我早就想种种菜什么的,这里挺好。”
“董先生?”李丹若问了半句。
“是你大伯的幕僚,你大伯请他帮衬你三哥这一任。”杨太太解释道。
李丹若舒了口气。
她知道这位董先生,是大伯最倚重的幕僚。
听说李云直点了无为县令,她一直有些担心,现在有董先生跟过来指点,她那点担心顿时烟消云散。
杨太太微微欠身,仔仔细细打量着李丹若的气色神情,李丹若也欠身往前,伸着脸给杨太太看。
“瘦是瘦了些,精神气色都还好,我看着五郎精神气色也很好。”杨太太舒了口气。
“太婆也很好,我还在江宁城里开了家点心铺子,生意好得很呢……”李丹若挨着杨太太,一件件细说这半年来的大事小情。
杨太太凝神听的专注,韩三奶奶一边听,一边沏了茶放到杨太太和李丹若面前。
一口气说完,李丹若舒了口气,问了句:“三伯娘她们好不好?我在江宁,京城的信儿竟是一点不知。”端起杯子喝茶。
“唉!”杨太太一声长叹,“不知道她们好不好,应该好吧。
“从姜家出了事,她就不大跟咱们来往了,她们的事儿,我和你嫂子都是从别人嘴里听说的。
“敬亲王坏了事,一家子都没活,岳家也就比姜家略好一点点。我来前,听说岳家上门请期请了七八趟了,两家孩子都不小了,听说你三伯娘说今年冬天没有好日子,明年上半年也没有好日子,我们从京城启程的时候,好像还没挑出来好日子。”
李丹若沉默片刻道:“当初,太婆不赞成岳家这门亲事,不是因为岳氏是敬亲王侧妃,是因为岳七人品不好。三伯娘倒不如狠手退了这门亲。”
“请期这事,你三伯娘百般挑剔,这意思是明摆着的,要是讲究点的人家……”
“要是讲究的人家,敬亲王坏事的时候就主动上门退亲了。”李丹若打断母亲的话。
“三郎也这么说。”韩三奶奶带着丝丝小意接了句,“三郎还说,岳家请一趟期,这亲事就扣紧一回。”
“不说这个了,你三伯娘跟咱们都不来往了,个人的福分吧。”杨太太转了话题,“出京前,你嫂子去看过一趟二姐儿,二姐儿借住在婆台庵里,这事你知道吧?”
“不知道,她住到婆台庵……狄家?”李丹若惊讶问道。
韩三奶奶看了眼杨太太,接话道:“听庵里的师太讲:正月十七那天,狄家大奶奶立逼着她还出赁院子的银子,闹的挺厉害的。
“三郎说,狄家老爷也罢官了,说是回京待参,说是四月里就回到京城了。到我去看二姑奶奶,这中间也有两三个月了,庵里的师太说狄家没打发人过去看过,一趟也没有。”
李丹若想着春妍那天的欲言又止。
唉,她当时没问,就算问了,知道了,那个时候和现在,自己都是自顾不瑕,也帮不了她。
韩三奶奶看着李丹若,又看了眼杨太太,犹豫了下,接着道:“三姑爷五月里点了外任,带了两个侍妾上任去了,把三姑奶奶留在了京城。
“三姑奶奶那处宅子是赁的,五月底,听说三姑奶奶搬到城外陪嫁的那座小庄子里住着去了,那一阵子事儿太多,我也没顾上去看她,打发婆子过去看了一趟,说三姑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都认不出来了,我跟母亲说了,母亲让人给她送了五十两银子,她倒收下了。”
“三妮子这是自作孽,当初那几家,哪一家不比这姓陈的强?”杨太太连声叹气。
李丹若沉默片刻,苦笑道:“唉,李家姐妹个个流年不利。”
“呸呸呸!”杨太太急忙连’呸’了几口:“都已经过去了!过去了!哪有什么流年不利!”
“母亲说的是,往后就好了,越来越好。别家呢?都怎么样了?”李丹若忙岔开话题。
韩三奶奶忙跟着说起京城相熟人家的那些大事小情来。
李丹若和姜彦明住了一个晚上,隔天吃了午饭,就启程赶回江宁城。
……………………
江宁城。
午后,姜艳纷心神不宁的歪在苏二奶奶屋里榻上。
苏二奶奶将才哥儿哄睡下,拿着才哥儿一条夹裤过来,也坐到榻上,和姜艳纷说着话儿做针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榴绽朱门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榴绽朱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