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旨意,一道比一道具体,一道比一道务实。
明面上,这是巩固边防,体恤民生,是帝王圣德之举,无可指摘。
但陆祎跪在殿下,听得冷汗涔涔,顺着脊背滑入衣领,冰凉一片。
这哪里是巩固边防?
这分明是在向整个东吴展示一种“可持续渗透”的能力!
驻兵、烽燧、医案……这意味着魏军从此拥有了一条不依赖于褒斜、子午等传统栈道,可以随时、随地、以极低成本迂回包抄江东侧翼的战略走廊!
月末,陆祎启程归国。
张让呈上鸿胪寺的奏报:“吴使陆祎临行前,于馆中长跪,恳求能赐予一份《古羌道路线图》的副本,言说‘欲献于吴王,以警后世子孙,知天威难测’。”
曹髦批阅着奏折,头也未抬:“朕允了吗?”
“回陛下,鸿胪寺卿不敢擅专,前来请旨。”
“不必了。”曹髦放下笔,取过一卷崭新的空白竹简,亲笔在上面写下八个大字,命人以锦盒装好。
“将此物赐予他。”
张让接过,只见竹简上笔力遒劲,锋芒毕露,写着——
夜深人静,曹髦独自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长街上最后一批商旅的驼铃声远去,那清脆的响动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渐行渐远,如同命运的脚步。
禁军校尉马承如影子般侍立在他身后,铠甲微响,呼吸极轻。
“江东的风雨,就快要起了。”曹髦低声说道,“我们不需要去掀起风暴,只需在风起时——推上一把。”
马承默然点头,目光沉稳。
窗外的月光,为长安城镀上了一层银霜。
屋檐瓦当上的兽首在夜色中静静凝视,宛如守夜的神只。
没有人知道,那条新开的商道,除了运来药材与毛皮,还带回了蜀地丰饶的粮食。
更没有人会想到,这些源源不断涌入关中的粮食,将会在这个冬天,变成一把刺向另一个方向的,最锋利的刀。
三日后,江陵渡口。
一名商贾模样的男子登上客船,怀中紧裹一封蜡丸。
船夫问他去向,他只淡淡道:“顺流而下,去建业做笔大生意。”
江风浩荡,卷起衣角,露出袖中一角帛书残片,依稀可见“路在足下”四字墨痕。
喜欢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魂穿曹髦司马家你慌不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