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渠的渠水滋养着沿岸农田的第三日,沈辞在州府衙署的书房里,拆开了苏清鸢从江南捎来的锦盒。盒内铺着丝绒,放着两袋鼓鼓的粮种,一袋是颗粒饱满的籼稻种,一袋是色泽深褐的番薯种,旁边还附着一张纸条,写着“江南新产,亩产可抵寻常粮种两倍” 。
“大人,林按察使来了,说有要事跟您商议 。”赵武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沈辞将粮种收进抽屉,起身开门。林文渊穿着常服,手里拿着一份公文,脸色凝重:“沈知府,刚收到北境传来的消息,匈奴虽然暂时退了,但今年冬季可能会出现极寒天气,朝廷让各州府提前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
沈辞接过公文,快速浏览一遍,眉头渐渐皱起。靖安州今年秋收虽丰,但百姓大多留够自家口粮后,余粮不多,若是冬季极寒,牲畜冻死、麦田冻伤,明年开春很可能出现粮荒 。“林按察使,你觉得咱们该如何应对?是增加粮税,还是从邻省调粮 ?”
“增加粮税会引发民怨,从邻省调粮成本太高 。”林文渊坐在椅子上,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我查了往年的粮库记录,靖安州的官仓存粮只有两千石,根本不够应对极寒天气。沈知府,你有什么办法 ?”
沈辞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晾晒的稻谷,眼底闪过一丝算计:“办法有两个,一是推广新粮种,提高粮食产量;二是改良粮仓,减少粮食损耗。正好,苏清鸢从江南捎来了新的稻种和番薯种,咱们可以先在青溪县试种,若是效果好,明年就在全州推广 。”
“新粮种 ?”林文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沈知府,这新粮种真的能提高产量吗?万一试种失败,不仅浪费银钱,还会耽误农时 。”
“我有把握 。”沈辞从抽屉里拿出番薯种,递给林文渊,“这是番薯,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就算是山地也能种植,亩产可达三千斤,是寻常粮食的三倍。而且,番薯既能当主食,又能喂牲畜,正好应对极寒天气 。”
林文渊接过番薯种,放在手里仔细查看,疑惑道:“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真有这么神奇?沈知府,你怎么确定它能在靖安州种植 ?”
“我在一本古籍上见过记载 。”沈辞半真半假地说,他总不能说自己来自现代,知道番薯的种植方法。“青溪县的气候和土壤,跟江南相似,很适合番薯生长。咱们可以划出一百亩荒地,派专人试种,再请江南来的农师指导,肯定能成功 。”
林文渊点点头,语气缓和下来:“既然沈知府有把握,那咱们就试试。不过,推广新粮种需要银钱,购买农具、聘请农师、给试种的百姓补贴,这些都需要钱,咱们从哪里凑 ?”
“从追缴的赃银里划拨五千两 。”沈辞语气坚定,“另外,咱们可以让试种的百姓,用新粮种产出的粮食抵扣部分粮税,这样百姓们才有积极性 。”
两人商议完毕,林文渊起身告辞,去筹备试种的事宜。沈辞则让人去青溪县,通知李修远挑选试种的田地和农户。没过多久,陈六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大人,苏小姐派人送来消息,说江南的农师已经出发,三日后就能到青溪县,还带来了种植番薯和新稻种的详细方法 。”
“太好了 。”沈辞接过书信,心中松了口气。有农师指导,试种的成功率就更高了。他对陈六吩咐:“你去青溪县,协助李修远挑选五十户有种植经验的农户,每户分两亩荒地试种番薯,一亩水田试种新稻种,给每户发放五十文补贴,用于购买农具和肥料 。”
陈六领命而去,沈辞重新坐回书桌前,写下番薯和新稻种的种植注意事项。他根据现代的农业知识,详细记录了翻土、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要点,尤其是番薯需要起垄种植、新稻种需要育秧移栽等关键步骤,都用红笔标注出来 。
三日后,江南农师周农抵达青溪县。沈辞亲自去城门口迎接,周农是个年过花甲的老者,穿着粗布长衫,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各种农具和种子 。“沈知府,老夫奉苏小姐之命,来靖安州指导新粮种种植。这是种植番薯和新稻种的图谱,你先看看 。”
沈辞接过图谱,翻开一看,上面画着详细的种植步骤,与他写的注意事项基本一致。他笑着说:“周农师,辛苦你了。咱们已经挑选好了试种的田地和农户,明日就可以开始播种 。”
次日一早,沈辞带着周农师和李修远,来到青溪县郊外的试种田。五十户农户已经等候在田边,手里拿着农具,脸上满是期待。周农师走到田边,蹲下身子查看土壤,又询问了当地的气候和降雨情况,然后对农户们说:“乡亲们,这番薯种植,最重要的是起垄,垄高要一尺,宽要两尺,这样既能排水,又能提高地温 。”
说着,周农师拿起锄头,亲自示范起垄。农户们围在一旁,仔细观察着他的动作,时不时提出疑问,周农师都一一耐心解答。沈辞站在田埂上,看着农户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心中安定下来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赘婿掌心娇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赘婿掌心娇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