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的大靖,层林尽染,金风送爽。泉州港的码头边,万吨巨轮扬帆起航,帆影掠过湛蓝的海面,载着大靖的丝绸、瓷器与文明,驶向南洋、西洋的每一个角落;西北边疆的贸易集市上,西域的驼队与大靖的商队摩肩接踵,葡萄美酒的醇香与茶叶的清冽交织,笑语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京城的朱雀大街上,海外的珠宝商铺、西域的香料作坊鳞次栉比,融慧寺的钟声悠扬,科技院的机械轰鸣声隐约可闻,一幅四海归心、盛世长歌的画卷,在山河间徐徐铺展。
侯府的暖阁内,沈清辞正对着一卷《大靖盛世志》凝神细阅,笔尖在纸页上轻轻批注。萧易身着常服,推门而入,手中捧着一封来自西洋城邦的国书,眼中满是笑意:“清辞,西洋的拜占庭帝国派来使团,不仅带来了珍贵的贡品,还希望能与大靖建立永久的外交关系,互派留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文化、科技交流。”
沈清辞放下笔,接过国书细细翻阅,嘴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容:“这是好事。从西域到海外,从佛儒相遇到科技交融,我们用了十年时间,终于让大靖的文明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的文明融入大靖。只是,外交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诚意,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得制定一套完善的外交礼仪和交流规范,才能让合作长久稳固。”
话音刚落,系统的提示音响起:【盛世延伸任务“万国来朝”启动,解锁技能“外交华章(高级)”,可构建完善的外交体系,触发隐藏线索:拜占庭帝国的天文历法、建筑技术领先,渴望与大靖交流;大靖的科举制度、儒家伦理被海外城邦推崇,需制定标准化的文化输出体系】。
“有了明确的方向,事情就好办多了。”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可以分两步走:一是联合礼部,制定《大靖外交礼仪典》,规范各国使团的接待、互访流程;二是成立‘文化输出总局’,整理科举制度、儒家伦理的核心典籍,翻译成多国文字,同时选拔优秀的学者、工匠,作为文化使者,前往海外城邦授课、传艺。”
萧易深表赞同:“我立刻进宫,向皇上禀明此事。另外,拜占庭帝国的天文、建筑技术,我们也不能错过,可以邀请他们的专家加入科技院,共同研发创新。”
皇上得知计划后,当即准奏:“万国来朝,是大靖盛世的最好见证!礼部、科技院全力配合,务必让外交交流顺畅,文化输出有序,让大靖的威名远播四海。”
领命后,沈清辞立刻牵头,联合礼部官员、儒家学者、海外使者,开始编撰《大靖外交礼仪典》。从使团入境的迎接仪式、皇宫朝见的礼仪规范,到日常交往的言行准则、贸易合作的签约流程,都一一细化,既保留了大靖的礼仪传统,又尊重了各国的风俗习惯,做到了平等互利、不失体面。
与此同时,萧易在科技院设立了“国际交流部”,邀请拜占庭帝国的天文专家、建筑大师入驻。拜占庭的天文专家带来了先进的天文仪器和历法推算方法,与大靖的天文学家一起,修订了大靖的历法,让节气推算更加精准,极大地便利了农业生产;建筑大师则带来了哥特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大靖的工匠合作,在京城修建了一座融合中西方风格的“万国天文台”,既有着大靖的飞檐斗拱,又有着西洋的尖顶穹窗,成为了文化交融的新地标。
文化输出总局的工作也进展迅速。学者们整理出《论语释义》《科举教程》《农耕要诀》等核心典籍,翻译成西域、海外的十余种文字,由文化使者带到各国。在拜占庭帝国,儒家的“仁爱礼义”思想与当地的宗教伦理相互借鉴,成为了贵族阶层修身养性的准则;在吕宋岛,大靖的科举制度被借鉴,当地国王设立了学堂,选拔有学识的人才入朝为官;在西域诸国,农耕技术的传播让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这日,万国天文台举行落成大典,各国使者、学者纷纷前来观礼。拜占庭的天文专家看着台上精准的天文仪器,惊叹道:“大靖的工匠技艺精湛,结合我们的天文知识,这座天文台堪称世界之最!有了它,我们就能更精准地观测天象,推算历法。”
沈清辞微笑着回应:“文化无国界,科技共发展。这座天文台,不仅是观测天象的场所,更是中西方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希望我们能以此为契机,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就在庆典进行到一半时,黑衣急匆匆地赶来,神色凝重地在萧易耳边低语了几句。萧易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恢复平静,对沈清辞说道:“清辞,边疆传来消息,漠北的匈奴残余势力,联合了西域的几个小部落,突然发动叛乱,袭击了我们的边境哨所,掠夺了牧民的牛羊。”
沈清辞的笑容瞬间收敛,眼中闪过一丝冷冽:“匈奴残余势力早有野心,此次叛乱,想必是看到大靖专注于外交交流,想要趁机作乱。我们绝不能让他们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盛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凤唳九霄!庶女惊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凤唳九霄!庶女惊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