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京城,朱雀大街上的梧桐叶浓荫蔽日,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西域的驼铃声清脆悠扬,海外的商船帆影点点,从泉州港出发,载着大靖的丝绸瓷器,驶向更远的海域。侯府的花园里,萧衍正和几位来自西域、海外的孩童一起,围着一株紫藤花嬉笑打闹,手中把玩着西域的琉璃珠、海外的贝壳饰品,笑语声洒满庭院。
沈清辞身着烟霞色襦裙,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眼中满是温柔。身旁的慧能大师手持念珠,轻声叹道:“侯夫人,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乐,文化交融,这便是真正的盛世之景啊。”
沈清辞点点头,端起桌上的清茶抿了一口:“大师所言极是。只是盛世难守,想要让这份安宁长久传承,还需在教育、民生、边疆稳固上多下功夫。如今海外贸易日益繁荣,但不少百姓仍受限于学识,无法参与其中;边疆虽无战事,但仍需警惕残余势力死灰复燃;更重要的是,要让下一代传承这份文明,懂得珍惜和平,守护家园。”
话音刚落,系统的提示音响起:【终极支线任务“盛世传薪”启动,解锁技能“薪火相传(高级)”,可推动教育、民生、边疆的长远发展,触发隐藏线索:大靖不少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百姓识字率极低;边疆牧民遭遇雪灾,粮草短缺;海外贸易中,大靖商人因不熟悉海外律法,屡屡吃亏】。
“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立刻让人将萧易请来,商议对策。
萧易刚从航海学院回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海风气息。得知偏远地区教育落后、边疆雪灾、海外商人吃亏等问题后,他沉声道:“教育是根本,民生是根基,边疆是屏障,这三件事必须同时推进。我们可以分三步走:一是在偏远地区开设义学,普及教育;二是调拨粮草,救助边疆牧民;三是编撰海外律法手册,培训商人,保障贸易权益。”
沈清辞深表赞同:“我负责教育和民生之事,前往偏远地区筹建义学,调拨粮草救助牧民;你负责海外律法编撰和商人培训,同时加强边疆防御,防止残余势力作乱。我们分工合作,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皇上得知两人的计划后,全力支持:“朕拨款两百万两,调拨粮草十万石,玄衣卫和禁军全力配合你们的行动。务必让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稳固,贸易顺畅。”
领命后,沈清辞立刻带着使团,前往大靖西南的偏远地区。这里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百姓大多以农耕为生,识字率不足一成。孩子们只能在田间地头玩耍,根本没有机会读书。沈清辞抵达后,立刻召集当地官员,商议开设义学之事。
“侯夫人,这里的百姓穷啊,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心思读书?”当地县令面带难色地说道,“而且,这里的百姓思想保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愿意让女儿上学。”
沈清辞没有气馁,她决定先从改善百姓生活入手。她让人将朝廷调拨的粮草分发给贫困百姓,同时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种子,教百姓种植高产的水稻和蔬菜。她还亲自走访各村各户,与百姓促膝长谈:“孩子们读书,不仅能识文断字,还能学习农耕、纺织、经商的知识,将来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女子读书,同样能明理懂事,持家兴业,并非无用。”
为了打消百姓的顾虑,沈清辞决定在每个村子开设一所义学,聘请有学识的秀才担任老师,学费全免,还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和午餐。她还特意开设了女子班,亲自为女子授课,教她们读书识字、纺织刺绣、持家之道。
渐渐地,百姓们看到了生活的改善,也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纷纷将孩子送到义学。义学里很快坐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山谷间。沈清辞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眼中满是欣慰。她还让人在义学旁修建了医馆,聘请郎中为百姓免费看病,普及医药知识,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
与此同时,萧易在泉州港的工作也进展顺利。他邀请了海外城邦的律法专家和大靖的学者,共同编撰《海外律法手册》,详细介绍了海外各国的贸易律法、税收制度、风俗习惯等内容。他还在泉州港开设了“商人培训学堂”,邀请专家为大靖商人授课,讲解海外律法和贸易技巧。
“萧侯,以前我们去海外贸易,因为不熟悉当地律法,经常被罚款,货物也被扣押,损失惨重。”一位商人感激地说道,“现在有了《海外律法手册》,又接受了培训,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亏了。”
萧易点点头:“贸易要长久,必须遵守当地律法,尊重当地习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大靖的海外贸易走得更远。”
解决了商人培训的问题后,萧易立刻前往西北边疆。这里刚刚遭遇了严重的雪灾,牧民的牛羊大量冻死,粮草短缺,百姓生活困苦。萧易抵达后,立刻让人将朝廷调拨的粮草和棉衣分发给牧民,同时组织工匠,帮助牧民修建保暖的棚屋,恢复生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凤唳九霄!庶女惊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凤唳九霄!庶女惊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