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御史与礼部侍郎周廷儒过从甚密?周廷儒还与惠王府清客有姻亲?
舒良带来的密报,像一根细小的芒刺,扎进了林锋然因发掘人才而稍感振奋的心绪中。果然,朝堂上的风波并未平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只是暂时蛰伏,并未放弃兴风作浪。张御史上次的质疑被强行压下去,现在又和周廷儒搅在一起,想干什么?是想借周廷儒在礼部的关系,在即将到来的科举或者外藩朝贡事宜上做文章?还是想联合其他对改革不满的势力,酝酿更大的阴谋?
林锋然眼中寒光闪烁。他深知,在权力场中,任何看似偶然的亲近背后,都可能隐藏着精心的算计。惠王虽死,但其党羽盘根错节,绝不会甘心失败。
“给朕盯紧周廷儒和张御史!他们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递过什么折子,朕都要知道!”林锋然冷声下令,“还有,查查周廷儒在礼部,最近在忙些什么?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
“奴婢明白!”舒良领命,躬身退下。
处理完这桩烦心事,林锋然将注意力转回眼前亟待解决的实务上。他拿起一份户部呈上的关于漕粮损耗核销的奏章,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奏章中数字繁杂,各地漕粮起运、损耗、补欠、折算银钱等条目纠缠不清,户部堂官和胥吏各执一词,互相推诿,看得人头昏脑胀。这种涉及大量数据核算的琐碎政务,最是消耗精力,也最容易滋生贪腐。
若是以前,林锋然只能硬着头皮批阅,或者交给户部去扯皮。但现在,他想起了舒良展现出的算学天赋。他决定试一试。
“舒良,”林锋然将奏章递给他,“这份漕粮核销的题本,数字混乱,你拿去,按奏章所附的原始清册,给朕重新核算一遍,看看户部报上来的数目是否有误,关键看损耗一项,是否有虚报冒领的嫌疑。要仔细,不要声张。”
舒良双手接过厚厚的奏章和附件,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责任,神色凝重:“奴婢遵旨!定当尽心竭力,仔细核对!”
接下来的两天,舒良几乎不眠不休,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账册之中。他找来算盘(此时算盘已广泛应用),手指飞快地拨动算珠,发出清脆密集的噼啪声,时而凝神默算,时而在草纸上奋笔疾书。他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细致,将混乱的数据一条条梳理归类,重新计算。
林锋然偶尔路过,看到舒良专注的身影和桌上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草稿,心中暗自点头。此人或许缺乏经天纬地之才,但这份踏实、细心和算学天赋,用于处理钱谷琐事,却是再合适不过。
第三天,舒良顶着一双黑眼圈,却带着一丝兴奋,将重新核算好的结果呈给林锋然。
“皇爷,奴婢核算完毕。户部所报总损耗银两数目大致不差,但细查之下,发现有三处疑点:其一,山东漕粮损耗率远高于往年常例,且补运粮款折算银价有刻意抬高之嫌;其二,淮安府有一批‘沉船补欠’的账目,与河道衙门记录的沉船时间对不上,提前了半月有余;其三,通州仓接收数与漕船运抵数之间有近千石的微小差额,账目上含糊其辞。奴婢已将可疑之处另纸标注。”
林锋然仔细看着舒良清晰列出的疑点和核对过程,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户部账目果然有鬼,喜的是舒良竟真能从中找出破绽!这效率,远比他自己埋头苦干或交给户部自查高得多!
“好!做得很好!”林锋然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神色,“有了你这明细,朕就好说话了。传旨户部,就这三处疑点,让他们限期重新核查,给出明确解释!若解释不清,朕就让都察院和锦衣卫去查!”
“奴婢谢皇爷夸奖!”舒良激动地跪下。
经此一事,林锋然对舒良更加信任,将更多涉及钱粮计算、工程预算的琐碎奏章交给他做初步核算。舒良也愈发谨慎勤勉,成了林锋然在处理繁杂政务时一个得力的助手。
与此同时,被林锋然看好的那个翰林院编修徐光启,也被安排到了户部云南清吏司观政,负责协助核算一些边镇军饷、粮草调配的数据。林锋然暗中留意着他的表现。
几天后,林锋然收到户部一份关于辽东明年军饷预算的题本,其中涉及大量米麦折银、布花盐菜等杂项开支的复杂计算。他特意让舒良将题本副本和原始数据悄悄送给徐光启,让他“以翰林院编修身份,协助复核,三日内给出意见”。
三日后,徐光启的复核文书通过正常渠道呈送上来。林锋然展开一看,眼前顿时一亮。徐光启不仅将预算重新核算了一遍,指出了几处细微的计算错误和不合常例的开支,还用工整的小楷附上了一篇简短的分析,从辽东地理、气候、驻军分布、往年实际消耗等角度,论证了预算中某些项目设置的合理性或不足,并提出了一些调整建议。文章数据翔实,逻辑清晰,虽然文风还带着翰林官的严谨,但务实之风已初见端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联的江山,全是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联的江山,全是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