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个实干之才!”林锋然心中暗赞。他想起江雨桐对此人的评价——“重实证而轻虚文”,“若置于钱谷实务之任,或可成一代能臣”,看来确实眼光独到。
他心血来潮,将徐光启的这份复核文书连同舒良之前核算漕粮的摘要,以及自己对这两人“踏实细心”、“务实肯干”的初步印象,简要写在一张纸上,再次让舒良送去西暖阁,想听听江雨桐更深入的看法。
次日,批注送回。在徐光启的名字旁,江雨桐批注道:“观其文,析理入微,注重实证,非空谈之辈。然,其建议虽佳,然略显拘泥成例,锐气稍欠。或可令其参与更棘手之务,如清理积年亏空、厘定边市税则等,以磨其锋,观其变通之能。”
而在舒良的名字旁,她则批注道:“此仆心细如发,忠于职守,然格局或限于案牍。陛下用之,可掌机密算计,然不可使预机要决策。用之如器,贵在得所。”
林锋然反复看着这两段批注,心中佩服不已。江雨桐看人,果然入木三分!她指出徐光启需要“磨锋”,考验其变通能力,这正是林锋然下一步打算做的。而对舒良的评价,“可掌机密算计,然不可使预机要决策”,更是精准地点出了太监参与政务的利弊——可用其才,但必须严格限制其权,防止宦官干政的重演。这份清醒和分寸感,让林锋然警醒。
“用之如器,贵在得所……”林锋然沉吟着,对如何培养和使用这两人,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林锋然专注于发掘和培养人才,试图夯实统治基础时,张御史和周廷儒那边,终于有了新的动静。
舒良秘密来报:“皇爷,监视的人发现,周廷儒侍郎近日以‘筹备万寿圣节(皇帝生日)’为名,频繁召集礼部属官和几名精通礼仪的古板老翰林议事,所议内容……似乎远超节庆范畴,多次提及‘祖宗成法’、‘规制不可轻变’等语。而且……张御史近日也多次出入周府,似在密商什么。”
“万寿圣节?祖宗成法?”林锋然眉头紧锁。周廷儒想借筹备皇帝生日的机会做文章?是想在礼仪规制上挑刺?还是想借“遵循祖制”之名,攻击他近期的各项改革?这确实像是那些保守派惯用的伎俩。
“他们具体议论了哪些‘祖制’?”林锋然追问。
“这个……奴婢的人无法靠近细听,只隐约听到似乎与……与朝会仪仗、经筵讲规,还有……还有后宫礼制有关……”舒良小心翼翼地回答。
后宫礼制?林锋然心中猛地一凛!难道……他们的矛头,最终还是指向了西暖阁?想借“祖宗家法”来攻击江雨桐的存在?这招可谓毒辣!若是直接攻击皇帝宠幸宫人,容易触怒天颜;但若打着“维护后宫礼制”、“肃清宫闱”的旗号,就显得冠冕堂皇,更容易拉拢朝中保守势力!
一股冰冷的怒意瞬间涌上林锋然心头。这些人,果然贼心不死!
他强压下怒火,对舒良吩咐道:“继续盯紧他们!特别是他们接下来会联络哪些人,上什么奏章!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是!”
舒良退下后,林锋然独自在殿内踱步,心中充满了警惕和杀机。看来,一场围绕“祖制”与“新政”、“宫规”与“人情”的较量,即将在朝堂上展开。而这场较量的核心,很可能再次牵扯到那个他极力想要保护的人。
他走到窗边,望向西暖阁的方向,目光复杂。风雨欲来,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就在这时,一名司礼监随堂太监匆匆进来,呈上一份密奏:“陛下,锦衣卫北镇抚司急报!监视慈宁宫的人发现,副总管太监刘保,今日午后,竟秘密出宫,去了一处……一处与礼部周侍郎家颇有渊源的茶楼!虽未与周侍郎直接碰面,但茶楼的掌柜……是周侍郎夫人的远房表亲!”
刘保出宫?去和周廷儒有牵连的茶楼?
林锋然的瞳孔骤然收缩!慈宁宫的“影子”,终于和朝堂上的保守势力勾连上了吗?!
(第82章 完)
喜欢联的江山,全是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联的江山,全是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