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亨重伤,大军营啸!
这突如其来的惊天逆转,如同旱地惊雷,将笼罩在北京城上空近月的战争阴云瞬间炸开了一道裂缝。消息传到乾清宫时,林锋然足足愣了好几息,才猛地从椅子上弹起,一把夺过赵化手中的八百里加急军报,手指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军报上,大同总兵郭登的字迹因急促而略显潦草,但内容却清晰无比:石亨因军粮不继、赏罚不公,引发部分将领士卒不满,昨夜营中发生激烈火并,混战中石亨被冷箭所伤,伤势极重,其亲兵与叛军混战一夜,死伤惨重,至今乱局未平,大军已呈溃散之势!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林锋然反复看着那几行字,胸口剧烈起伏,多日来的焦虑、压抑和愤怒,在这一刻化为狂喜,几乎要仰天长啸!这头盘踞在北疆、时刻威胁京师的恶虎,竟然以这样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倒下了!这简直是他穿越以来最大的幸运!
然而,狂喜只持续了短短片刻,他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石亨重伤,不代表威胁彻底解除。他庞大的势力网络还在,那些依附于他的边镇将领、朝中党羽,尤其是那个隐藏在深处的惠王,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很可能狗急跳墙!
“传旨!”林锋然迅速压下兴奋,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冷峻,“嘉奖大同守军,擢升郭登为都督同知,总揽大同军务!严令其趁势收拢溃兵,稳定局势,但不得贸然出击,以防有诈!同时,八百里加急传檄宣府、蓟州、山西各镇,严密监控石亨旧部动向,若有异动,坚决镇压!再派得力御史及锦衣卫,即刻前往大同,名为犒军,实为查清营啸真相,并……伺机控制石亨!”
“臣遵旨!”赵化也难掩激动,领命而去。
一道道命令发出,整个紫禁城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虽然依旧肃穆,但空气中弥漫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明显松弛了许多。宫人们行走间,脚步似乎都轻快了些许。
林锋然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压在心口数月的大石,终于被挪开了一角。他走到窗边,望着湛蓝的天空,第一次觉得呼吸是如此顺畅。这场危机,似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然而,他深知,朝堂之上的斗争,从来不会因为一场军事胜利而结束,往往反而会更加激烈。石亨倒台留下的权力真空,以及他背后那些盘根错节的势力,必将掀起新的腥风血雨。而作为皇帝,他必须稳住局面,防止有人趁乱牟利,更要……清算旧账!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朝堂之上风波再起。
石亨重伤的消息得到确认后,原本依附于石亨或保持中立的官员们,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弹劾石亨及其党羽贪腐、跋扈、贻误军机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御案。这其中,有真心为国除害的,有见风使舵撇清关系的,更有想借此机会扳倒政敌、抢夺权力的。
林锋然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冷笑。他按部就班地处理着,该查办的查办,该安抚的安抚,该留用的留用,力图平稳过渡,避免朝局剧烈震荡。
然而,就在一次常朝之上,当几位御史正在慷慨陈词,痛斥石亨罪状时,一名平日并不起眼的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吴亮,却突然将矛头引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
“……石亨之罪,罄竹难书!然臣以为,外将跋扈,其来有自!若非内廷失察,纵容宵小,焉能使边帅坐大至此?!”吴亮声音尖利,目光似有意似无意地扫过御座,“臣闻,近日宫闱之中,有外来不明女子,仗些许微劳,久居乾清宫侧,妄议朝政,交通内外,致使圣听有蔽,纲常紊乱!此风若长,则阉宦之祸不远矣!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肃清宫禁,以正本源!”
这番话,看似在批判石亨,实则字字句句都在影射江雨桐!将石亨的跋扈,隐隐归咎于所谓的“内廷失察”、“女子干政”,其心可诛!
刹那间,整个奉天殿鸦雀无声。所有大臣的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了御座之上的林锋然。空气仿佛凝固了。
林锋然的脸色瞬间阴沉如水,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他早就料到会有人拿江雨桐做文章,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恶毒!在这清算石亨的关键时刻,抛出这种言论,分明是想搅混水,转移视线,甚至……是想试探他的底线,或者为某些人(比如惠王)接下来的反扑制造舆论!
一股暴怒直冲顶门,他几乎要当场发作,将这可恶的言官拖出去廷杖!但他猛地想起江雨桐那封信中的话——“清者自清,动静过大反落人口实”。他硬生生将这股邪火压了下去,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才用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的声音开口:
“吴给事中,”他目光如刀,直视跪在下面的吴亮,“尔所言‘外来不明女子’,所指何人?”
吴亮被皇帝冰冷的目光看得一颤,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道:“臣……臣亦只是风闻,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陛下明鉴万里,当知臣一片忠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联的江山,全是梗!!!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联的江山,全是梗!!!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