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告诉陆抗,这是朕给他的江东,留下的最后体面。若是不识抬举……朕不介意,让龙渊军的旗帜,插上建业的城头!”
---
一个月后,武昌,吴王宫。
相较于长安未央宫的厚重与恢弘,此处的宫殿更显精巧,却也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压抑。陆抗一身朝服,立于殿中,面容清癯,眼神平静。他手中捧着刚刚由汉使邓芝宣读的季汉国书,上面的条款,一字一句,都重若千钧。
去帝号,称臣,割地,送质,赔款,通商……每一条,都像是在江东尚未愈合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殿内的东吴群臣,脸上无不露出屈辱、愤懑之色,低低的议论声如同蚊蚋般响起。
孙亮坐在御座上,年幼的脸上满是惶恐不安,目光不时瞟向站在前列的陆抗。
邓芝站在殿中,气度从容,他代表着新生的、强大的季汉,代表着刚刚克复旧都、携大胜之威的汉帝刘禅。他并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
终于,陆抗抬起了头,他的声音依旧稳定,听不出太多情绪:“汉帝陛下之条件,苛刻至此,是欲使我江东再无立锥之地乎?”
邓芝微微一笑,不卑不亢:“陆镇军(陆抗此时为镇军大将军)明鉴。非是我皇苛刻,实乃贵国背盟在先,兴兵在后。我皇念及两家曾有盟好之谊,不忍刀兵再起,生灵涂炭,故愿网开一面,许和存祀。若依我军中将士之意,此刻战船恐已陈列江上,直指建业了。届时,恐非区区桂阳、零陵二郡所能平息天兵之怒。”
他话语平和,内里的威胁却如匕首般锋利。“况且,”邓芝话锋一转,看向陆抗,“陆镇军深明大义,诛除国贼,稳定江东,我皇亦深为赞赏。此番和约,亦是给我皇,以及给陆镇军一个面子。望镇军能以江东苍生为念,以孙氏宗庙为念,做出明智抉择。”
陆抗沉默了片刻。殿中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他深知,邓芝所言非虚。季汉如今气势如虹,而江东新败,内耗刚平,根本无力再战。拒绝,就意味着战争,意味着可能的国家覆亡。接受,虽屈辱,却能为江东赢得喘息之机,为未来保留一丝火种。
父亲陆逊一生致力于维系孙刘联盟,共抗曹魏,虽然后来联盟名存实亡,但“联合弱者以抗强者”的基本战略,在陆抗心中并未完全泯灭。只是如今,强弱之势已然逆转。
他缓缓闭上眼,脑海中闪过孙峻伏诛那夜的雨,闪过江陵城外溃败的吴军,闪过长江两岸疲惫的百姓……
良久,他睁开眼,目光已然坚定。他朝着御座上的孙亮,深深一揖,然后转向邓芝。
“外臣……陆抗,代我主……”他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但迅速恢复了平稳,“接旨,谢恩。”
“江东……愿去帝号,奉表称臣,割让桂阳、零陵二郡,遣……太子孙璠(虚构,以应剧情)入长安为质,并按约赔偿钱粮物资,开放商路。”
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重,砸在殿内每一个吴臣的心上。有人掩面,有人叹息,有人怒目而视,却无人再出声反对。
邓芝脸上露出了真正的笑容,他拱手还礼:“陆镇军深明大义,顾全大局,芝必当禀明我皇。自此,汉吴重归盟好,共御国贼(指曹魏),实乃天下苍生之幸!”
《武昌和约》就此定下。
当消息传回长安,刘禅只是淡淡地对姜维等人说了一句:“锁住江东,我等便可……全力北顾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舆图上,那黄河沿岸的广袤土地,以及那座象征着最终目标的城池——洛阳。
江东的威胁,伴随着孙峻的死亡和《武昌和约》的签订,暂时被按入了长江的水底。季汉的战争机器,在经历了短暂的东顾之后,开始将所有的力量,转向北方。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