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禅于沔阳城下整合内部、磨砺兵锋的同时,遥远的陇西战场,战局正朝着更为惨烈和复杂的方向发展。
祁山堡,这座见证了季汉数次北伐的军事要塞,如今正承受着来自邓艾的巨大压力。
与钟毓的急躁猛攻不同,邓艾用兵,如其为人,沉静而坚韧,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耐心。他并未强攻堡垒,而是采取了更为狠辣和长远的策略——筑营围困,步步为营。
数万魏军如同辛勤的工蚁,以祁山堡为中心,在其外围险要之处,构筑起一座又一座坚固的营寨。这些营寨互为犄角,挖掘壕沟,设置鹿角拒马,层层推进,如同一张不断收紧的巨网,将祁山堡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一条条切断、封锁。
邓艾本人,则坐镇后方新筑的“平蜀垒”,每日登高远眺,冷静地观察着祁山堡的动静。他甚至在营寨外围,仿效古代屯田,驱使俘虏和民夫开垦荒地,摆出一副要在此地长久驻扎,直至将堡内守军困死、饿死的架势。
“将军,魏贼的营垒又向前推进了三百步,北面的水源已被他们用弩机封锁。”副将忧心忡忡地向王平汇报。
王平面沉似水,站在祁山堡最高的望楼上,俯瞰着外围那如同藤蔓般缠绕上来的魏军营寨。邓艾的战术,让他感到一种钝刀割肉般的压力。这种战法,比拼的不再是瞬间的爆发力,而是意志、后勤和时间的消耗。
“知道了。”王平的声音依旧平稳,“告诉将士们,沉住气。陛下在中路已获大捷,钟毓溃败,陈泰授首。邓艾此举,无非是困兽犹斗,想在我陇西找回场子。我们这里拖住的魏军越多,陛下和姜大将军在东面的仗就越好打。”
话虽如此,但堡内的气氛依旧日渐凝重。补给线被严重干扰,虽然依靠之前的囤积尚可支撑,但新鲜蔬果和肉食早已断绝,箭矢等消耗性物资也需要精打细算。最让人心烦的是,魏军不时用小股部队进行骚扰佯攻,或是在夜间鼓噪,使得守军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不能一直这样被动挨打。”王平召集麾下将领,目光扫过众人,“邓艾想困死我们,我们就偏要让他不得安生!”
是夜,月黑风高。
祁山堡侧门悄然开启,一队约五百人的精悍士卒,在王平部将,素有“猿臂”之称的张熊率领下,如同鬼魅般潜入夜色。他们人人衔枚,马蹄包裹厚布,悄无声息地接近魏军最新构筑的一处前哨营寨。
没有呐喊,没有火光。战斗在黑暗中猝然爆发又迅速结束。张熊所部以惊人的效率和冷酷,用短刀和手弩清理了哨兵,破坏了营栅,焚毁了部分囤积的木材,在魏军大队反应过来之前,便已带着几名俘虏和缴获的令旗,迅速撤回堡内。
类似的袭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不同方向、不同时间频频发生。有时是焚烧粮草,有时是截杀巡逻队,有时仅仅是潜伏在营外射杀出来取水的魏兵。王平将麾下熟悉山地、行动敏捷的部队轮番派出,将游击袭扰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邓艾的应对同样迅速而有效。他加强了营寨的夜间警戒,增派了巡逻队的数量和频率,甚至在可能的渗透路线上设置了大量陷阱和警铃。双方的侦察兵和袭扰部队在堡垒与营寨之间的狭长地带,展开了无数场无声而残酷的猎杀与反猎杀。
这种低强度但高频率的接触战,虽然无法改变战略上的包围态势,却极大地迟滞了魏军营垒推进的速度,扰乱了其军心,也为祁山堡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像一根毒刺,不断刺激着邓艾,让他无法安心执行其围困战略。
“王平……不愧蜀汉之坚盾。”邓艾在得知又一支运粮队被劫掠后,面无表情地评价道。他意识到,想要完全困死这只经验丰富的老乌龟,恐怕需要付出比预想中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而时间,恰恰是现在的魏国,最消耗不起的东西。中路惨败的消息已经传来,皇帝司马昭的震怒可想而知,他这里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就在祁山堡攻防陷入僵持之际,一支风尘仆仆的骑兵小队,护送着一名信使,凭借对山间小路的熟悉,奇迹般地突破了魏军并不严密的封锁线,抵达了祁山堡。
信使带来的,是盖有皇帝玉玺和中军大将军印的密令。
王平屏退左右,在油灯下仔细阅读。密令并非来自姜维,而是直接出自陛下刘禅之手。信中没有催促他出击,也没有指责他战事不利,反而充分肯定了他稳守祁山、牵制邓艾主力的战略价值。
随后,信中的内容让王平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
刘禅在信中指出了邓艾战术的命门——漫长的补给线!邓艾数万大军深入陇西,营垒遍布,其粮草辎重主要依赖于从金城、陇西郡方向转运。这条补给线漫长而脆弱,尤其是在羌胡混杂的区域。
陛下的命令清晰而大胆:命王平择机派遣一员胆大心细、熟悉羌地情形的将领,率领一支绝对精锐的轻兵,绕过邓艾的主力包围圈,穿插至其后方,联合对季汉抱有善意的羌族部落,专门袭扰、截断魏军的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