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大地的烽火与尘埃尚未落定,一场来自东南方向的危机,却已如同夏季江面上悄然升起的闷雷,带着湿重的压迫感,迅速逼近。
建业,吴宫。
年迈的孙权已然不复当年赤壁挥鞭的雄姿,岁月和权术磨蚀了他的锐气,却也滋养了更深沉的猜忌与算计。他靠在软榻上,听着近臣禀报来自北方的密报,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难明的光芒。
“陛下,西线确凿消息。蜀将姜维,趁曹魏内乱,大举出兵陇右。祁山堡已陷,郭淮困守冀城,陇西诸郡县多望风归附。蜀军之势,一时无两。”中书令孙弘小心翼翼地汇报着,一边观察着孙权的脸色。
殿内一时寂静。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等重臣皆默然垂首,心中各有所思。费祎遇刺带来的短暂震动已被更大的战略局势所覆盖。
良久,孙权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声音沙哑:“好啊…好一个刘阿斗,好一个姜伯约。想不到,这烂泥扶不上墙的蜀汉,竟真让他们折腾出些动静来了。陇右…那可是养马的好地方啊。”
他的语气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忌惮,但殿内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话语背后冰冷的寒意。蜀汉的突然强势,打破了维持已久的三国平衡,这绝非东吴乐于见到的。
“陛下,”孙弘凑近一步,低声道:“蜀军主力尽在陇右,其国内空虚,汉中、巴蜀之地防御必然薄弱。且其此番北伐战报,未向我江东通报只字,显然已不将盟约放在眼里。此乃天赐良机啊!”
权倾朝野的典军吕壹也立刻附和:“孙中书所言极是!当年关羽据荆州,便视我江东如无物,终致败亡。如今刘禅、姜维,其志恐不在小!若让其尽得陇右,实力大增,下一个目标,是谁?恐非曹魏,而是我江东矣!陛下,不可不防,更不可…不有所作为!”
这番话极具煽动性,立刻勾起了孙权内心最深处的隐痛和猜疑——荆州之憾,关羽之傲,以及对于蜀汉坐大的本能警惕。
老臣顾雍微微皱眉,出列缓声道:“陛下,吴蜀联盟,共抗曹魏,乃国策。今蜀虽未通报,然其北伐,亦是削弱曹魏。若我江东此时背后出手,岂非背信弃义,令天下人耻笑?且若逼反蜀汉,使其倒向曹魏,我江东两面受敌,危矣!”
“顾相此言差矣!”吕壹尖声道:“盟约乃为互利!今蜀独吞陇右之利,何曾想过与我江东互利?更何况,我等并非要全面开战,只需陈兵边境,做出姿态,或可…以‘索还荆州’为名,迫使其让出部分利益,比如…共享陇右战马之利?若其不从,再以武力‘自取’,亦不为过!”
“索还荆州”这四个字,如同一个永恒的咒语,瞬间击中了孙权的内心。荆州,这块他梦寐以求却始终未能完全掌控的土地,是他毕生的执念。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榻沿。吕壹和孙弘的提议,完美地契合了他此刻复杂的心态:既担心蜀汉坐大,又垂涎可能的利益,更不愿放过这个趁火打劫的机会。
“伯言(陆逊字),你意下如何?”孙权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陆逊。陆逊手握重兵,镇守西线,他的态度至关重要。
陆逊沉吟片刻,恭谨地回答:“陛下,蜀汉得陇右,确于我江东有弊亦有利。弊在其实力增强,利在其更能牵制曹魏主力。此时与之交恶,确非上策。然…吕典军所言,亦不无道理。蜀人近年来确显倨傲,盟约之事,不可全凭我一厢情愿。”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策略:“或可如吕典军所言,先以外交、军事双重施压。遣一能言善辩之使,往成都或姜维军中,质其不告而战之过,并提出共享战马、重划边境等要求,观其反应。同时,命西陵、江陵诸军,整军备战,做出挥师西进之姿态。以势压之,迫其就范。若蜀人识趣,分我杯羹,则兵不血刃,坐收其利;若其不从…再议后续,亦不为迟。”
陆逊的策略,老成持重,既满足了孙权想要有所行动的心思,又避免了立刻陷入全面战争的冒险。
孙权听完,缓缓点了点头:“伯言之策,甚妥。就依此议。”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使者的人选…要好生挑选。至于领兵之人…”他的目光在殿内扫过,“就让…陆抗去吧,他也该历练历练了。子璜总督后方粮草接应。”
这个任命意味深长。用陆抗,既是对陆逊的安抚和信任,也是因为陆家在西线素有威望。用全琮,则是掺入制衡。而真正的杀招,在于后续的军事行动。
“告诉陆抗和全琮,”孙权最后冷冷地补充道,“姿态要做足,声势要大!要让蜀人真切地感受到,我江东的刀,随时可以落下!”
“臣等遵旨!”
数日后,东吴的西陵、江陵等要塞,战鼓擂动,旌旗蔽空。大量的战舰开始集结,高大的楼船如同移动的城堡,艨艟斗舰穿梭如织。陆军也在沿江一线频繁调动,营造出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