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寝殿内,浓烈的熏香依旧在徒劳地试图驱散昨夜残留的恐惧与污秽气息。然而,更深沉的寒意,却源自刘禅手中那枚比米粒略大、通体漆黑、此刻正静静躺在他苍白掌心的小小蜡丸。
指尖残留着蜡丸的微凉触感,与怀中那枚青铜碎片隐隐传来的、指向皇宫西北角冷宫方向的灼热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令人心悸的诡谲。昨夜黄皓被拖走时那绝望的呜咽、蜡丸夹层中那一闪而逝的幽蓝磷光、以及窗外那声如同丧钟般的凄厉鸦鸣……种种画面在脑海中反复闪现。
这不是简单的偷窃。
这是暗流!是毒蛇的信子!是潜藏在蜀汉根基之下的致命阴影!李严…谯周…还有那深宫冷宫中的未知存在…他们编织的网,已经悄然笼罩过来,而目标,很可能就是摇摇欲坠的荆州,是那柄已经碎裂的青龙刀!
额角的伤口在思绪翻腾下再次传来尖锐的抽痛,如同无数钢针攒刺。刘禅闷哼一声,身体晃了晃,眼前阵阵发黑。巨大的精神压力与这具十岁孩童重伤未愈的躯体极限,几乎要将他压垮。他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用那点尖锐的痛楚强行驱散眩晕,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殿下!” 一直侍立在角落,如同影子般沉默的老内侍连忙上前一步,声音充满了担忧,“您脸色太差了!老奴这就去请御医…”
“不必。” 刘禅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疲惫,“孤…无碍。”
他缓缓坐回隐囊,将掌中的蜡丸紧紧攥住,那冰冷的硬物硌着皮肤,带来一丝异样的清醒。不能慌,更不能倒。李世民一生经历过多少绝境?玄武门前的孤注一掷,渭水河畔的单骑退敌…此刻虽困于稚龄病躯,但帝王的心志,岂能被这点阴霾压垮?
他需要力量,需要帮手,需要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益州本土派中,撕开一道口子!谯周鼓噪《仇国论》,杜微称病拒宴,益州豪强抗法…这些都是李严、谯周之流得以兴风作浪的土壤!必须破局!
“杜微…” 刘禅低声念出这个名字,脑海中迅速闪过关于此人的信息:益州耆宿,学问渊博,性情耿介,曾拒刘璋征辟,如今又拒刘备封赏,是益州本土士林的精神标杆之一。若能争取此人,其意义不亚于在谯周的心防上狠狠凿开一道裂缝!
一个念头,如同在黑暗深渊中骤然点亮的一簇星火,在刘禅疲惫而冰冷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取…笔墨。” 刘禅开口,声音虽弱,却带着决断。
老内侍不敢怠慢,立刻捧来一方小巧的紫檀木书匣,里面是裁切整齐的素帛和一支特制的、便于孩童握持的狼毫小笔。
刘禅深吸一口气,强忍着额角的剧痛和手臂的酸软,提笔蘸墨。他的字迹因虚弱而略显颤抖,却依旧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骨力。他没有长篇大论,只在素帛上写下三个清晰的字:
【杜微 启】
然后,他放下笔,目光投向书匣旁另一卷用黄麻布仔细包裹的书简。那是他前日翻阅时特意留下的——前汉桓宽所着的《盐铁论》。
“将此书,” 刘禅指着那卷《盐铁论》,声音低沉却带着穿透力,“与这素帛,用…药囊包裹。”
老内侍一愣,随即领悟:“殿下的意思是…以赠药之名,行赠书之实?”
刘禅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锋芒:“药囊…需厚实些。将此书…置于药草之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选…最苦,药气最冲的几味。”
老内侍心中凛然。太子殿下这是要借赠药之机,掩人耳目,将这部探讨国家经济命脉、强调“民富则国固”的典籍,不动声色地送到杜微手中!那浓烈的药气,既能遮掩书卷的墨香,更能让所有可能窥探的人,都只以为太子殿下是出于仁厚,关心一位“称病”的老臣的身体,而不会去深究药囊深处的东西!
“老奴明白!” 老内侍躬身应道,动作利落地开始准备。他选了一个厚实的锦缎药囊,先铺上一层气味浓烈、质地较硬的苦参、黄连等药材,然后将那卷《盐铁论》小心地放在中间,再覆盖上厚厚一层同样气味冲鼻的艾叶、苍术等药草。最后,才将那张写着“杜微启”三字的素帛,放在最上层、靠近囊口的位置。整个药囊被塞得鼓鼓囊囊,浓烈的混合药味瞬间弥漫开来,足以掩盖一切。
刘禅看着那制作完成的药囊,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这不仅仅是一卷书,这是一把钥匙,一枚投入死水中的石子!他要看看,这位以清高耿介着称的益州名士杜微,在读到《盐铁论》中关于民生国本的宏论,尤其是那些强调国家强盛根基在于富民、在于抑制豪强兼并的篇章时,面对太子无声的叩问,会是何种反应!
“去。” 刘禅闭上眼,挥了挥手,声音带着浓浓的疲惫,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以孤之名,送至杜府。言…孤闻杜公‘抱恙’,心甚忧之,特赐良药,望…早日康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