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老内侍双手捧起那沉甸甸、散发着浓烈药味的锦囊,如同捧着某种无形的战略武器,躬身退了出去,脚步放得极轻。
寝殿内再次陷入沉寂。刘禅靠在隐囊上,剧烈的头痛让他眉头紧锁。他摊开掌心,那枚小小的黑色蜡丸再次显露出来,在透过窗棂的晨光下,显得幽暗而神秘。怀中青铜碎片的灼热感并未消失,依旧顽固地指向西北冷宫的方向。
李严…谯周…冷宫…蜡丸…
荆州…糜芳…“夷三族”文书…
还有那枚碎裂的青龙刀雕像…
千头万绪,如同一张巨大的、充满恶意的蛛网,笼罩着这具小小的身体。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的铅块,沉甸甸地压在胸口,让他几乎喘不过气。额角的伤口在无声地抗议,每一次心跳都伴随着尖锐的抽痛。冷汗再次浸湿了额角的布带。
“呃…” 一声压抑不住的、带着痛苦和极度疲惫的呻吟,终于从刘禅紧咬的牙关中逸出。他小小的身体蜷缩起来,手指用力地按压着剧痛的太阳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帝王的意志在燃烧,但这具十岁孩童的躯壳,承载着远超其极限的重压,已然到了崩溃的边缘。心力交瘁的疲惫感如同汹涌的潮水,彻底淹没了强撑的意识。
黑暗,如同温柔的幕布,缓缓落下。
---
杜府,松涛轩。
室内弥漫着清雅的墨香与淡淡的檀木气息,与窗外呼啸的寒风形成鲜明对比。杜微,这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益州名宿,正坐在铺着厚厚兽皮的矮榻上,手中捧着一卷书,眉头微锁,神情间带着几分刻意为之的疏离与病容的倦怠。案几上,放着几封拜帖,其中就有尚书令李严的。
“家主,” 老管家躬身入内,双手捧着一个锦缎药囊,药气浓烈,“东宫来人,奉太子殿下之命,赐下良药。言闻家主‘抱恙’,殿下心甚忧之,望家主早日康健。” 老管家特意加重了“抱恙”和“忧之”几个字。
杜微放下书卷,古井无波的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太子刘禅?那个近来宫中传闻,摔玉立威、冰眸慑宦的孩童太子?他竟会给自己这个“称病”拒宴的老朽赐药?是刘备的授意?还是诸葛亮的手段?抑或…是那孩子自己的意思?
“放下吧。” 杜微的声音平淡无波。
老管家将药囊放在案几上,浓烈的苦参、黄连、艾叶混合的气味顿时冲散了室内的墨香檀意。杜微微微蹙眉,目光落在药囊口露出的那张素帛上,清晰的“杜微启”三字映入眼帘。
待管家退下,杜微沉吟片刻,才伸手解开药囊的束带。浓烈的药草味扑面而来。他拨开上层厚厚的、气味冲鼻的苦参黄连,手指忽然触到了一个与药草截然不同的、坚硬而微凉的物件。
书卷?
杜微眼中讶色更深。他小心地将那卷用黄麻布包裹的书简取了出来,拂去沾上的些许药屑。解开布包,熟悉的书名映入眼帘——《盐铁论》。
杜微的眉头彻底锁紧了。太子刘禅,赐药是假,赠书是真?赠的还是一部探讨盐铁专营、均输平准、与民争利还是富国利民的前朝论战集?这是何意?
他带着深深的疑惑,缓缓展开书简。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篇章:《本议》、《力耕》、《通有》、《错币》……字句间皆是治国理财的宏论与争锋。当他的目光落在其中一篇被一枚干枯的艾叶巧妙标记出的段落时,他的手指猛地顿住了!
那赫然是《非鞅》篇中的一段: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不地着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故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字字句句,如同重锤,狠狠敲在杜微的心上!
这分明是在借古人之口,回应他杜微对蜀汉新法的质疑,对益州民生的忧虑!这更是在无声地阐述一个道理:国家真正的根基,在于民富,在于农桑,在于仓廪实!而非仅仅依靠严刑峻法或者对外征伐!太子…这是在告诉他,朝廷并非不恤民力,其根本目的,正是为了“实仓廪,备水旱”,“使民可得而有”!
杜微握着书简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他仿佛透过这冰冷的竹简,看到了东宫之中,那个年仅十余岁、额缠素带、脸色苍白却眼神如冰的孩童太子!这不是刘备的授意,更不像诸葛亮那种滴水不漏的作风!这是一种更直接、更锐利、带着一种近乎莽撞却又直指核心的…帝王心术!
他杜微称病拒宴,闭门不出,以沉默表达对新政权、对严法、对连年征调的不满。他以为这是一种清高,一种风骨。然而,太子却用一卷《盐铁论》,用一个藏在浓烈药草下的无声诘问,将他自以为是的“风骨”击得粉碎!
太子看得很清楚!蜀汉的根基在益州,益州的根基在万民!他杜微若真为益州士林表率,若真心系桑梓百姓,就不该只知闭门怨怼,就该明白何为真正的“安民固本”之道!就该像书中所言,思考如何“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