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的号角,终于在岷江奔流的涛声中嘹亮吹响。诸葛亮以铁腕手段和刘备的全力支持,迅速调集钱粮人手,将无数濒临绝境的流民编入工程队伍。沉寂多年的古堰两岸,重新燃起了人烟与希望的火光。开山凿石的轰鸣,抬夯筑堤的号子,取代了太仓前的哭喊与骚乱。一场由刘禅“稚手擎天”点破本质的宏大水利工程,正以惊人的速度铺展开来,成为蜀汉政权扎根益州、收拢民心的第一块厚重基石。
然而,成都的权力棋局,并未因都江堰的动工而暂停。暗流依旧在华丽宫墙的阴影下无声涌动。法正那场被强行中止的血腥清算,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块,激起的涟漪正在悄然扩散。他本人因刘备的警告(虽未明言,但态度已显)和刘禅那场惊心动魄的惊厥而暂时收敛了爪牙,但心中的怨气和不甘却如同毒藤般滋长。他将目光投向了同样在权力洗牌中寻求立足之地的盟友——李严。
州牧府邸深处,一间陈设雅致却透着几分疏离感的书房内。李严(犍为太守)正襟危坐,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的桌面,眼神深邃难测。法正那日的拂袖而去和州牧府因少主惊厥引发的混乱,他都看在眼里。他理解法正的憋屈,但也敏锐地察觉到,法正这把过于锋利的刀,已经开始让刘备和诸葛亮心生忌惮。而他自己,虽因犍为太守之位跻身新贵,但根基尚浅,夹在强势的荆州派、怨气冲天的益州本土派以及法正这头受伤的猛虎之间,处境微妙。
“法孝直…太过酷烈,过刚易折。” 李严心中暗忖,“主公与军师,显然更重‘人和’与长远。都江堰之役,便是明证。” 他想起诸葛亮雷厉风行调动资源、甚至不惜动用内库的魄力,以及刘备对那项“以工代赈”计划的鼎力支持,心中对那位年轻的军师更多了几分忌惮和评估。诸葛亮,才是刘备真正的臂膀和大脑。
“益州本土派…谯周…” 李严的思绪转向了另一个方向。谯周,蜀中名儒,在益州士林中声望极高。此人看似清高孤傲,实则精明无比。封赏宴上受冷落,法正杖下见血腥,早已令其及背后势力怨气深种。这股力量,如同深埋地底的暗河,虽暂未喷发,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若能将其引为己用,或加以疏导、制衡…
一个念头在李严心中逐渐成型:与其像法正那样硬碰硬,激起更大反弹,不如尝试分化拉拢。若能争取到谯周这等本土旗帜人物的有限合作,哪怕只是表面的和解,不仅能缓解益州本土的敌意,稳固自己的地位,更能向刘备和诸葛亮展示他李严的政治手腕和调和能力,与法正的酷烈形成鲜明对比。此乃“以柔克刚”之道。
主意已定,李严立即行动。他先是派人以“探讨蜀学”、“慰问名士”为名,向谯周递上措辞恭敬的拜帖和一份不菲的礼物。谯周虽对李严这东州新贵心存疑虑,但古籍的诱惑和对“探讨学问”名头的难以拒绝,让他最终矜持地应允了会面。
会面地点选在成都城内一处清幽雅致的私人园林——听雨轩。此地非官非衙,远离州牧府的政治漩涡,环境清幽,正适合私下“交流”。
这一日,听雨轩内水榭临池,薄纱轻拂。李严早早等候,备下了精致的蜀地点心和清香的蒙顶茶。他特意换上了一身儒雅的文士常服,收敛了武将的锐气,显得平易近人。谯周姗姗来迟,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袍,面容清癯,眼神带着审视和疏离,身后只跟着一名抱琴的童子,尽显名士风骨。
“谯公大驾光临,严之陋室蓬荜生辉!” 李严笑容满面,亲自迎上,执礼甚恭。
“李太守客气了。” 谯周淡淡回礼,语气不卑不亢,目光扫过雅致的布置和案上的古籍,神色稍缓。
寒暄入座,话题自然先从“学问”切入。李严显然做了功课,对蜀中经学流派、历史典故侃侃而谈,言语间对谯周的学问推崇备至,甚至能就一些冷僻的经义提出颇有见地的探讨。谯周起初还带着防备,但谈论起自己毕生钻研的学问,渐渐也打开了话匣子。水榭内,茶香袅袅,琴音淙淙,气氛渐渐融洽,似乎远离了外界的刀光剑影。
李严见时机成熟,话锋开始不着痕迹地转向时局。
“谯公高才,学贯古今,实乃蜀中瑰宝。如今新主入川,百废待兴,正是广纳贤才、共襄盛举之时。主公与军师亦常言,欲兴蜀学,弘我汉家文脉。严不才,忝为犍为守,亦深感文教之重。若谯公不弃,愿在犍为设一‘文华馆’,请谯公主持,聚徒讲学,刊印典籍,所需资费,严一力承担!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盛事!” 李严抛出了第一个诱饵——一个独立于州牧府掌控之外的、由他李严资助的学术平台和话语权。这对于重视文教传承的谯周来说,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谯周捻须沉吟,眼中闪过一丝意动。李严的提议,确实挠到了他的痒处。若能独立主持文教,传播自家学说,其影响力将远超一个徒有虚名的“劝学从事”。但他并非易与之辈,深知天下没有免费的筵席。李严所求,绝非仅仅是“振兴文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朕的阿斗不可能这么英明!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