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典礼后的第三天,周远终于抽出时间回老家看望父亲。推开家门,他看见父亲正坐在阳台上,就着午后的阳光研究一本工程期刊。老人的左手仍不太灵便,但已经能用右手缓慢地翻页了。
爸,我回来了。周远放下行李,走到父亲身边。
父亲抬起头,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不太对称但温暖的笑容。他的语言功能恢复了不少,只是语速很慢:塔...完成...了?
嗯,前天竣工的。周远掏出手机,展示云端之塔的照片,这是顶层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城市。
父亲仔细端详着照片,突然指着穹顶部位:节点...试验...数据?
周远笑了。即使病中,父亲最关心的依然是技术细节。他打开平板电脑,调出完整的节点试验视频和分析报告。父子俩就这样坐在阳光下,一帧一帧地研究,时而用简单的词汇和专业手势交流着技术观点。
好...设计...父亲最终评价道,眼睛里闪烁着骄傲的光芒。他颤巍巍地起身,走向书房,示意周远跟上。
书房墙上挂满了父亲参与过的工程项目照片——铁路大桥、隧道、车站...每一张旁边都贴着简略的技术说明。父亲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周远。
盒子里是一枚锈迹斑斑的工程徽章,背面刻着日期:1989.5。
这是...
杭...州...父亲费力地说着,基坑...事故...
周远心头一震。1989年杭州基坑坍塌事故是新中国建筑史上最惨痛的教训之一,死伤数十人。父亲从未提起自己与那场事故的关联。
您当时在场?
父亲摇头,指向徽章上的一个小凹痕:调查...组...他断断续续地讲述着。原来事故发生后,父亲被抽调参加全国安全检查专家组,这枚徽章是当时的纪念。那次经历让他终生铭记工程质量的责任。
现在...给你...父亲将徽章放在周远手心,合上他的手指,责任...
周远紧握徽章,感受着金属的冰凉和上面细微的划痕。这不仅是父亲职业生涯的见证,更是一代工程人对下一代的托付。
我明白。周远郑重地说。
晚饭后,周远的手机响了。是张振国:考虑得怎么样?马来西亚项目两周后就要组建团队了。
周远看着阳台上复健的父亲,压低声音:张总,我父亲的情况...
我理解,张振国打断他,不过先别急着决定。明天有个行业论坛,你代表项目部参加一下,顺便见个人。
第二天,周远来到国际会展中心。论坛主题是一带一路与中国建造,会场里坐满了业内精英。他意外地发现张振国也在,身边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
周远,来认识一下李总工,张振国介绍道,马来西亚东岸铁路项目的技术总监。
李总工打量着周远:久仰了,云端之塔的年轻副总工。张经理说你解决穹顶节点的思路很独特。
是团队的努力,周远谦虚道,而且多亏了王振国教授的启发。
哈!那个老狐狸,李总工笑道,他的方案好用但太贵,不适合我们海外项目。听说你的替代方案成本只有60%?
论坛开始后,周远才明白张振国的用意——马来西亚东岸铁路是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急需有创新思维的年轻工程师。而李总工显然对他很感兴趣。
项目为期三年,茶歇时李总工对周远说,要穿越热带雨林和沼泽,技术挑战不小。但对你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周远确实心动。海外大型项目能开阔视野,积累国际经验。但父亲康复至少还需要半年...
谢谢李总,我需要考虑一下家庭因素。
当然,李总工递给他一张名片,我们月底才最终确定团队。
回工地的路上,张振国难得地聊起了家常:你爸恢复得怎么样?比医生预期的好,但左手可能永远无法完全恢复了。
老周是个硬骨头,张振国望着车窗外,当年在青藏线,他带着高原反应还坚持通宵修改涵洞设计。他转向周远,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关注你吗?不仅因为你是老周的儿子,更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他的倔劲——那种为了技术原则敢跟任何人叫板的劲头。
周远没想到张振国会突然如此坦诚。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张振国又说:马来西亚的事,别急着做决定。先跟你爸好好谈谈。
第二天,周远带着父亲来到云端之塔。竣工后的大厦已经开始部分试运营,但周远作为技术负责人仍有通行权限。他推着轮椅上的父亲穿过光洁的大堂,乘坐专用电梯直达顶层观景台。
三百二十八米的高空,城市如微缩模型般铺展在脚下。父亲仰头望着穹顶复杂的钢结构,又低头俯瞰城市全景,久久不语。
爸,张总想让我去马来西亚参加一带一路铁路项目,周远终于开口,但您的康复...
父亲抬起尚不灵活的右手,指向远处几栋显眼的建筑,缓慢但清晰地说:那...是我...建的...东站...那是...你...建的...他的手在空中划了条线,将两代人的作品连接起来,现在...去...建...更远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工程师职场成长与技术创新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