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灵曦星域,星际农业技术辐射中心的“全产业链低碳实验室”内,一场关于“大豆全生命周期低碳优化”的试验正紧锣密鼓进行。屏幕上,大豆从育种、种植、加工到运输的全流程碳排放数据实时跳动,科研人员通过调整灵能灌溉频率、优化再生纤维生产参数、选择新能源运输航线,将每公斤大豆的碳排放从3.2kg降至2.8kg。陈砚盯着数据曲线,指尖在“星际运输碳优化模块”上轻点——这一步优化,能让暗星大豆运往灵曦的碳排放再降15%,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1000吨。
“陈总,我们在大豆育种阶段植入了‘低耗灵能基因’,新培育的‘抗暗蚀4号’品种,生长期的灵能消耗比3号减少20%,碳排放也相应降低。”实验室负责人王博士递过一份育种报告,“下周就能在暗星的试验田播种,预计亩产还能提升5%。”
陈砚接过报告,目光落在暗星试验田的坐标上:“尽快安排技术团队入驻暗星,指导农户科学种植4号品种。另外,把全流程碳排放数据同步给洛城纤维产业园和海洲渔港,让他们根据数据调整生产和运输方案,实现全产业链碳排放协同降低。”
暗星的试验田很快迎来了4号品种的播种季。农户老卡跟着创新中心的专家学习“低碳种植技术”——通过灵能碳监测仪实时调整施肥量,用秸秆循环肥替代30%的灵能肥,选择在夜间低温时灌溉以减少水分蒸发。“以前种地只看产量,现在还得看碳排放,”老卡看着监测仪上的碳排放数值,笑着说,“专家说我这5亩地,今年能比去年少排1吨碳,碳积分能多赚200分,还能多收200公斤大豆,这低碳种植真是一举两得!”
洛城大豆纤维产业园则根据全流程数据,对再生纤维生产线进行了升级。车间里,新安装的“灵能余热回收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每年可减少能耗15%;“染料循环系统”则实现了染料的重复利用,降低了30%的染料消耗和废水排放。老周拿着升级后的碳排放报告,向火山星域的采购代表展示:“现在我们的再生纤维,从大豆种植到成衣的全流程碳排放仅4.5kg/件,比低碳标签标准还低10%,完全符合你们的‘零碳工装’需求。”
火山星域的采购代表看着报告数据,当场签订了3万套零碳工装订单:“我们的矿场正在申报‘星际零碳矿区’,需要大量零碳产品。你们要是能把全流程碳排放数据接入我们的矿区碳监测系统,后续还能追加5万套订单。”
海洲渔港则根据全产业链数据,优化了星光虾的捕捞和运输方案。新能源渔船采用“精准渔探+错峰捕捞”模式,避免无效航行,减少能耗20%;冷链运输则选择“星际绿色航线”,避开高能耗航道,碳排放降低18%。张社长陪着星际米其林联盟的代表,查看星光虾的全流程碳足迹:“从捕捞到上岸,再到运往灵曦的米其林餐厅,每只星光虾的碳排放仅0.8kg,是目前星际市场上碳排放最低的海鲜产品。”
米其林代表扫描星光虾包装上的碳标签,看着全流程数据,满意地点头:“我们计划将海洲星光虾列为‘米其林绿色食材推荐榜’首位,还会推荐给其他星系的米其林餐厅。另外,能不能提供‘定制化低碳包装’?我们想在包装上印上全流程碳足迹二维码,让食客更直观地了解食材的环保属性。”
舟山的“星际农旅示范基地”,冬季推出的“全产业链低碳研学营”吸引了来自18个星域的学员。在“低碳种植区”,学员们学习如何通过科学种植降低碳排放;在“再生纤维体验馆”,他们亲手制作再生纤维制品,了解加工环节的低碳技术;在“绿色物流区”,则通过模拟星际运输,学习如何选择低碳航线。小吴拿着学员的反馈表,向陈砚汇报:“学员们都反馈,通过研学真正理解了‘全产业链低碳’的意义,很多人回去后就开始推动本地农业的低碳转型。灵曦星域的农业部门还想和我们合作,把研学营变成‘星际低碳农业培训基地’。”
陈砚看着学员们制作的再生纤维手工艺品,心中满是欣慰:“太好了!我们可以把研学营的课程分成‘种植低碳’‘加工低碳’‘物流低碳’三个模块,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培训。另外,农旅基地的‘低碳商城’要引入更多全产业链低碳产品,让游客能一站式购买暗星的低碳大豆、洛城的零碳工装、海洲的低碳海鲜。”
12月底,“星际农业联盟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大会”在灵曦星域召开。陈砚代表“四地农品”,发布了《星际农业全产业链低碳发展报告》,展示了全产业链低碳模式的推广成果:暗星的4号品种试验田亩产达490公斤,碳排放降低22%;洛城的再生纤维全流程碳排放降至4.5kg/件,销量增长40%;海洲的星光虾成为星际市场首个“零碳海鲜”产品,订单量突破500吨;舟山的农旅基地年接待低碳研学学员超1万人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