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江城,春风裹着油菜花香漫过稻田,将整片田野染成了金灿灿的海洋。陈砚站在稻田民宿的木质露台上,望着远处随风起伏的“金色波浪”,鼻尖萦绕着清甜的花香与泥土的芬芳——今天是民宿开业的日子,也是四地联盟“农耕文化体验季”的启动仪式,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合作伙伴已陆续抵达,欢声笑语在田埂间此起彼伏。
“陈队!您看这布置还满意不?”王哥穿着一身青色棉麻褂子,手里拿着一把刚编好的稻草扇,快步从民宿大堂走来。民宿的外墙保留了原木纹理,上面手绘着四地农耕场景:苏城的稻田插秧、洛城的大豆收割、海洲的渔港卸船、舟山的育苗大棚,色彩鲜活,像一幅展开的农耕长卷。“昨天连夜把四地的农产品展架搭好了,老周的大豆油、小林的番茄酱、老郑的鱿鱼干都摆上了,游客一进门就能看到。”
陈砚跟着王哥走进大堂,只见左侧的展架上摆满了四地特产:玻璃瓶装的洛城大豆米酒泛着淡黄色光泽,罐子里的舟山番茄酱裹着鲜红的果肉,真空包装的海洲鱿鱼干透着深海的鲜香,还有苏城刚磨好的新米,装在竹编米缸里,掀开盖子就能闻到米香。几位游客正围着展架挑选,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拿起一瓶番茄酱,仔细看着标签上的“种植基地溯源”二维码:“这番茄是舟山种的?还能扫码看种植过程,真有意思!”
“不仅能看,还能体验呢!”小林正好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抱着一筐刚采摘的小番茄,红的像玛瑙,黄的像蜜蜡,“下午安排了‘番茄采摘体验’,游客可以跟着农户去大棚里摘番茄,还能学做番茄酱,做好了可以自己带回家。刚才还有游客问能不能学种番茄苗,我已经跟他们约好了,明天去育苗基地教他们育苗。”
说话间,老周和老郑也并肩走来,老周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做好的大豆糕,老郑则拿着一串晒干的海带,正跟几位游客介绍海产有机肥的制作过程。“陈队,刚才跟几位旅行社的朋友聊了聊,他们说想把咱们的稻田民宿纳入‘乡村振兴旅游线路’,下个月就带团过来,大概有五十多人,”老周递过一块大豆糕,“尝尝?用今年的新大豆做的,没放蔗糖,甜得很清爽,游客都说好吃。”
陈砚咬下一口大豆糕,豆香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清甜,不腻不齁:“味道绝了!回头让老周把配方分享给四地的农户,咱们可以批量生产,包装成‘四地伴手礼’,游客来了都能带走。”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欢快的锣鼓声——江城的舞龙队来了!十几位队员穿着红色队服,手举着金色的龙灯,在田埂上蜿蜒前行,龙灯上贴着“四地同心”“丰收吉祥”的红色剪纸,引得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孩子们跟在舞龙队后面,手里拿着小风车,风车转动的“呼呼”声与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
“开业仪式要开始啦!”王哥高声喊道,引着众人往民宿前的广场走去。广场中央搭起了一个木质舞台,舞台背景是一幅巨大的稻田画,画里用不同颜色的水稻种出了“四地联盟”四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台下已经坐满了游客和村民,前排还摆放着四地送来的贺礼:苏城的竹编花篮、洛城的大豆摆件、海洲的贝壳雕刻、舟山的珊瑚盆景,每一件都充满了地方特色。
随着锣鼓声渐歇,陈砚走上舞台,手里拿着话筒,目光扫过台下的人群,心里满是感慨:“今天,不仅是江城稻田民宿的开业日,更是咱们四地联盟‘农耕文化体验季’的启动日。从去年春天的初次合作,到如今的民宿启幕,咱们四地的伙伴们,用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用协作收获了信任与友谊。未来,咱们不仅要种好田、产好粮,还要让更多人了解农耕文化,爱上乡村生活——这就是咱们办民宿、搞体验季的初心。”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站起身,高声说道:“我是通过朋友推荐来的,一来就被这片稻田吸引了!刚才尝了四地的特产,还体验了插秧,感觉特别有意义。以后我会带更多朋友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乡村的美好!”
掌声未落,老周走上舞台,手里拿着一份“农耕体验日程表”:“接下来的一个月,咱们每天都安排了不同的体验活动——周一到周三是‘稻田劳作’,游客可以跟着农户学插秧、除草、施肥;周四到周五是‘四地美食制作’,学做苏城的米酒、洛城的大豆糕、海洲的海鲜粥、舟山的番茄汤;周末还有‘农耕文化讲座’,请农科院的专家来讲讲现代农业技术,让大家知道咱们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欢呼声,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扫码报名体验活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陈砚的手,激动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是种地的,没想到现在种地这么先进,还有智能灌溉、有机肥料,真是太好了!今天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农耕,我心里特别高兴,咱们的农耕文化后继有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