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刚过,苏城的日头便添了几分热烈,田垄上的番茄苗已长到半人高,翠绿的枝叶顺着竹架攀爬,开出了细碎的淡黄色花朵,风一吹,便有淡淡的香气弥漫开来。陈砚踩着晨露走进大田,胶鞋碾过田埂上的青草,沾了满脚的绿意。他抬手拨开番茄叶,指尖触到一颗刚成型的青果,比拇指略大,裹着细密的绒毛,在阳光下泛着青涩的光。
“陈队!早啊!”小赵扛着锄头从育苗温室方向跑来,草帽檐下的脸上挂着汗珠,“刚测了土壤湿度,28%,昨晚的露水刚好补了水分,不用额外浇水。不过番茄苗该掐尖了,再长就要徒长,影响坐果!”他说着,蹲下身,熟练地捏住一株番茄苗的顶芽,轻轻一掐,嫩绿的芽尖便落在了手心,“您看,这样能让养分集中供给果实,还能促进侧枝生长,增加结果量。”
陈砚点点头,掏出终端对着掐尖后的番茄苗拍照,存入“春播数据库”:“把掐尖的步骤录成视频,同步到四地共享平台,洛城和江城的番茄苗也该到这个阶段了。对了,舟山送的‘春早一号’辣椒苗长势怎么样?”
“好着呢!”小赵领着陈砚往东边的田垄走,那里的辣椒苗已长到膝盖高,枝干上缀着小小的青椒,像挂了串绿色的小灯笼,“舟山的小林早上刚发消息,说她们基地的辣椒已经开始采收第一批了,让咱们注意防治蚜虫,还发了生物防治的配方——用烟草水加肥皂水,稀释后喷洒,安全又有效。”
正说着,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声,洛城的橙红色车队又出现在柏油路上,这次车斗里装的不是种子,而是几台银灰色的机器,车身上贴着“四地农技支援”的新标语。老周跳下车,手里拿着个巴掌大的仪器,快步朝这边走来:“老陈!给你们送好东西来了!这是洛城机械厂新研发的‘智能虫情测报灯’,能自动诱杀趋光性害虫,还能通过传感器记录虫口数量,数据直接同步到终端,咱们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虫情!”
他说着,把仪器递给陈砚,指着上面的显示屏:“你看,这上面能显示诱杀的害虫种类和数量,要是超过阈值,还会自动报警。咱们在四地的田埂上各装十台,形成虫情监测网,再也不用人工巡查了!”
陈砚接过测报灯,仔细看着说明书:“太好了!正好解决了人工监测不及时的问题。对了,上次说的滴灌系统做好了吗?苏城的番茄和大豆正需要精准灌溉。”
“早准备好了!”老周拍了拍身后的拖拉机,“车斗里装的就是滴灌带和控制器,今天就能铺设。咱们按之前的图纸来,番茄田用双孔滴灌带,大豆田用单孔的,控制器连接终端,能按作物生长期调整浇水频率和水量,比人工浇水省事儿多了!”
这时,江城的车队也驶进了村口,王哥带着几个农户扛着竹筐走过来,竹筐里装着新鲜的水稻秧苗。“陈队!我们来给大豆田套种水稻!”王哥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田垄间的空地,“按稻豆套种的技术要点,水稻行距保持30厘米,既能保证光照,又不会影响大豆生长,等水稻成熟,大豆也差不多能收了,一亩地能多收两百斤粮食!”
陈砚看着农户们熟练地在大豆田垄间插秧,嫩绿的秧苗很快在水田里排成整齐的行列,与旁边的大豆苗相映成趣。他掏出终端,调出四地的种植进度表:“苏城稻豆套种5亩,洛城大豆玉米间作8亩,江城稻茄套种10亩,舟山蔬菜大棚12亩,海洲耐盐碱蔬菜试种3亩……目前来看,所有地块的长势都超过预期,再管护一个月,就能陆续采收了。”
“说到采收,咱们得提前准备冷链物流!”小林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她穿着浅蓝科研服,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舟山的冷链车已经调配好了,四地各留两辆,专门负责蔬果运输。咱们还研发了‘保鲜涂层’,喷在番茄、辣椒表面,能延长保鲜期5天,就算运到外地,也能保证新鲜度。”
她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数据:“根据‘春播数据库’的记录,苏城的番茄预计6月中旬采收,亩产可达8000斤;洛城的大豆亩产预计400斤,比去年增产15%;江城的水稻亩产预计1200斤,茄果类蔬菜亩产6000斤……咱们还可以搞‘订单农业’,提前联系超市和电商平台,让采收的蔬果直接对接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陈砚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海洲的老郑昨天还说,他们的耐盐碱蔬菜想卖到苏城来,正好用冷链车运输。咱们可以建个‘四地产销对接平台’,把各地的产量、品种、采收时间都挂上去,让采购商直接对接基地,既保证农户收益,又能让消费者吃到新鲜蔬果。”
“我举双手赞成!”老周放下手里的滴灌带,“洛城的大豆加工厂也快建好了,到时候咱们收的大豆直接运到厂里加工,做成豆腐、豆浆、豆油,再通过产销平台卖出去,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利润能翻一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