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苏城,寒风裹着干冷掠过田埂,却吹不散墙角腊梅的香气。陈砚踏着晨霜走向大田,棉鞋踩过结冻的土块,发出轻微的脆响。远远望去,覆盖着保温膜的菜田连成一片,像给土地盖了层银色的被子,膜下隐约能看见翠绿的生菜叶片,在晨光里透着生机。
“陈队!第一批生菜能收了!”张大爷扛着菜篮子跑过来,脸上堆着笑,棉袄领口别着枝刚摘的腊梅,“今早掀开膜看了,叶片又嫩又大,一棵能有半斤重,比咱们预想的还好!洛城送的加温设备太管用了,夜里零下八度,菜苗一点事都没有!”
陈砚跟着走进菜田,蹲下身掀开保温膜,一股清新的菜香扑面而来。嫩绿的生菜舒展着叶片,叶面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光泽。他伸手拔起一棵,根系饱满,带着湿润的泥土。终端屏幕立刻弹出数据:“生菜亩产2000kg,水分含量90%,无农残,符合绿色农产品标准,可直接采收上市。”
“陈队!江城的车队到了!”通讯器里突然传来王哥的声音,带着雀跃,“这次不仅带了装菜的泡沫箱,还带了新熬的柿子酱,说是给收菜的大伙当早饭!对了,海洲基地的人也来了,想跟咱们学生菜采收和包装技术,还带了海洲的海产干货!”
陈砚起身朝村口走去,刚拐过田埂,就看见几辆绿色的货车停在老槐树下,车身上印着“四地农产品运输”的字样。王哥正指挥着队员搬泡沫箱,箱子上印着“苏城生菜”的彩色标签,旁边还堆着几罐柿子酱,罐口飘出甜甜的香气。“老陈!这泡沫箱是咱们特意定制的,里面加了保温层,生菜装进去能保鲜三天,运到洛城、舟山都没问题!”
紧随其后的海洲车队也到了,车斗里装着密封好的海产干货,还有几个海洲农技员,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好奇地打量着菜田。“陈队,久仰大名!”海洲队长老郑握着陈砚的手,脸上满是敬佩,“我们基地种的耐寒生菜总出问题,这次特意来取经,还请多指教!”
“大家互相学习!”陈砚笑着点头,转身招呼张大爷,“张大爷,您给海洲的朋友讲讲采收技巧,咱们边收边说!”
菜田里很快热闹起来。苏城居民们拿着小刀,小心翼翼地从生菜根部割下,避免损伤叶片;江城队员则负责把生菜装进泡沫箱,每层都铺着吸水纸,防止叶片受潮;海洲农技员围在旁边,认真记录着采收步骤,时不时提问,张大爷都耐心解答。“采收时要留两厘米的根,这样能延长保鲜期,”张大爷一边示范一边说,“装箱时别压太实,不然叶片容易烂,这些都是咱们试了好几次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陈队!舟山的冷链车到了!”小林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她穿着加厚的科研服,手里拿着个检测仪跑过来,“这次带了新研发的蔬菜保鲜剂,喷在生菜上能延长五天保鲜期,还有咱们四地的农产品溯源二维码,贴在箱子上,扫一下就能看到种植、采收信息!”
小林说着,从包里掏出二维码贴纸,贴在泡沫箱上。陈砚掏出终端一扫,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详细信息:“苏城生菜,种植基地:苏城大田区,种植时间:去年12月,肥料:秸秆有机肥,采收时间:今日,检测结果:合格。”“太方便了!”老郑凑过来看,眼里满是惊喜,“有了这个,消费者买着放心,咱们推广起来也有底气!”
“对了老陈,”小林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张图纸,“这是咱们四地联合设计的蔬菜分拣中心草图,建在苏城、洛城、江城、舟山的交汇处,以后各地的蔬菜都能运到那分拣、包装,再统一发往其他基地,能省不少运输成本!”
陈砚接过图纸,上面详细画着分拣中心的布局,分拣区、包装区、冷藏区一目了然,连运输路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刚要开口,战术终端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弹出洛城基地的实时画面——画面里是片整齐的大棚,洛城队员正忙着移栽生菜苗,“陈队!我们按照你们分享的技术种的生菜苗都活了,预计下个月就能采收!还带了些洛城的面粉,给大伙做馒头当午饭!”
“太好了!”陈砚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咱们正好借着这次采收,推进分拣中心建设。舟山负责设计设备,洛城提供钢材,江城负责搭建,苏城负责协调场地,争取三个月内完工,这样春天的番茄、玉米就能用上!”
“我举双手赞成!”王哥举起手里的柿子酱罐,“咱们还可以在分拣中心设个‘四地农产品展示区’,把各地的特色产品摆出来,比如苏城的生菜、洛城的面粉、江城的柿子酱、舟山的番茄,让更多人了解咱们的产品!”
老郑也跟着点头:“我们海洲也想加入分拣中心建设,出点力!以后咱们的海产干货也能通过分拣中心发往各地,跟大家的蔬菜互相搭配,丰富产品线!”
正说着,村头的广播响了起来,柔和的音乐里夹杂着孩子们的歌声,唱的是阿玲新教的《腊梅报春歌》,歌词里满是生菜、腊梅、希望的意象,听着让人心里暖洋洋的。陈砚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从雪天的互助到如今的采收,四地的情谊早已像腊梅一样,在寒冬里绽放,散发出沁人的香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