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的第一场雪来得悄无声息,清晨推开房门时,天地间已裹上一层薄白。陈砚踩着积雪走向育苗棚,棉鞋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轻响,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冷空气中。远远望去,蓝色的保温膜上覆着雪,像一块裹了糖霜的蛋糕,棚顶垂落的冰棱在初阳下泛着晶莹的光。
“陈队!棚里温度刚好!”守棚的苏城居民老李裹着棉袄,手里拿着温度计跑过来,镜片上蒙着白雾,“夜里开了洛城送的取暖器,棚里一直保持在12℃,生菜苗没受一点冻,你看这新抽的嫩叶多精神!”
陈砚跟着走进棚内,暖意瞬间裹住全身,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嫩绿的生菜苗整齐地排在育苗盘里,新抽的叶片舒展着,叶尖还沾着清晨的露水。他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湿润的触感传来,终端屏幕同步弹出数据:“生菜苗生长周期35天,叶片叶绿素含量正常,预计15天后可移栽至大田。”
“陈队!舟山的冷链车到了!”通讯器里突然传来小林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这次除了新培育的耐寒萝卜苗,还带了给海洲基地的番茄苗,路上雪下得大,车在村口陷进雪堆了,需要帮忙推一把!”
陈砚立刻起身往村口赶,刚走到半路,就看见远处橙红色的车队正朝这边驶来——是洛城的支援队!老周坐在打头的铲雪车里,正操作着铲斗清理路面的积雪,车斗里还坐着几个洛城队员,手里拿着铁锹,随时准备下车铲雪。“老陈!听说舟山的车陷住了,我们正好来帮忙!”老周的声音透过车窗传来,带着爽朗的笑意,“还带了二十袋融雪盐,撒在大棚周边的路上,防止结冰打滑!”
村口已经围了不少人,舟山的冷链车左后轮陷在雪堆里,车轮不断打滑,溅起细碎的雪沫。小林和队员们正顶着寒风推车,脸和耳朵冻得通红。“大家搭把手!”陈砚撸起袖子加入,老周也带着洛城队员下车,几人合力扶住车尾,随着“一、二、三”的号子声,车子终于缓缓驶出雪堆。
“可算出来了!”小林擦了擦额头的汗,虽然天冷,额角却渗着细汗,“这批萝卜苗特别娇贵,怕冻,还好没耽误。对了,海洲基地的人已经在大棚那边等着了,他们特意来学番茄苗的种植技术,还带了海洲的特产鱼干,说是给咱们补补身子!”
说话间,江城的车队也到了。王哥坐在驾驶座上,车斗里装着盖着棉被的竹筐,“里面是刚熬好的姜汤,还热着呢,大家先喝点暖暖身子!”他跳下车,掀开棉被,浓郁的姜香瞬间散开,“咱们还带了新编的草帘,给育苗棚再加一层保温,晚上就算降温也不怕!”
众人围着竹筐喝姜汤,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四肢。双马尾小姑娘也跟着妈妈来了,她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像个圆滚滚的小团子,手里捧着一个用雪捏的小兔子:“陈叔叔!我跟洛城的哥哥学堆雪人了,还在雪人手里插了麦秆做的花,你看好看吗?”
陈砚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村口——张大爷正带着苏城居民撒融雪盐,雪粒接触到融雪盐后很快融化,在地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老吴蹲在冷链车旁,检查车厢的保温层,确保萝卜苗没受冻;海洲基地的农技员则围着小林,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番茄苗的种植要点,时不时提出疑问,小林都耐心解答。
“对了老陈,”老周喝完姜汤,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图纸,“这是洛城机械厂新改的大棚加温设备,在原来的取暖器上加了温度感应装置,温度低于8℃就自动开机,高于15℃就自动关机,不用再熬夜守着了。下周就能做好,到时候先给苏城送两台过来试试!”
陈砚接过图纸,上面详细画着设备的结构和安装步骤,连电线的走向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他刚要开口,战术终端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弹出江城基地的实时画面——画面里是片覆盖着雪的菜地,几个江城队员正给菜苗盖草帘,“陈队!我们按照你们分享的方法给菠菜苗盖了草帘,早上检查过,没冻坏一棵!等雪化了,我们就把菠菜送到苏城来,给大家做菠菜鸡蛋汤!”
“太好了!”陈砚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咱们正好借着这次下雪,总结一下冬季大棚的保温经验。舟山负责优化菜苗的抗冻性,洛城改进加温设备,江城完善草帘覆盖方法,苏城汇总各地的经验,整理成《冬季种植保温手册》,发给所有联盟基地!”
“我举双手赞成!”王哥搓了搓手,“咱们还可以搞个‘雪天互助小组’,哪个基地的大棚出问题,其他基地立刻派技术人员支援。比如上次海洲基地的大棚膜被风吹破,咱们苏城和洛城当天就送了新膜过去,这不就是联盟的意义嘛!”
小林也跟着点头:“我们还可以在终端上开发一个‘雪天预警’功能,提前三天推送降温、降雪信息,让大家有时间做好准备。对了,下个月咱们可以办个‘冬季种植线上研讨会’,让各地的农技员在线分享经验,不用再冒着雪赶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