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视频,陈砚翻开《新年度首月工作清单》,在“非洲红稻基地”条目下补充“1月完成水肥机低温测试,2月开展固氮菌田间试验”;在“泰国玉米深加工线”条目下标注“1月派专家赴泰,3月完成生产线布局设计”;在“竹艺分坊试点”条目下新增“1月完成智能烘干系统方案,2月竹艺师傅进驻试点”。每一笔标注,都为新岁的协作之路勾勒出更清晰的轨迹。
傍晚,陈砚来到冬季育苗棚,棚里的“抗寒甜玉米4号”幼苗已长至三寸高,翠绿的叶片在智能育苗灯下舒展。技术员小张正拿着平板电脑记录生长数据,看到陈砚进来,笑着说:“陈城主,这批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去年高12%,根系更发达,按这个长势,今年推广到各地基地,亩产至少能提高10%!”陈砚蹲下身,轻轻拨开叶片,看到幼苗的根系已经穿透育苗盘,扎进下方的营养土中,心里满是欣慰:“新岁的希望,就从这幼苗开始!咱们今年要把更多新技术、新项目落地,让全球的协作基地都能有新突破、新收获。”
晚饭后,陈砚坐在办公室里,打开全球协作平台,各地的工作进展不断更新——泰国玉米深加工线的地质勘探团队已确定进场时间;东北竹艺分坊的设备清关进度达80%;非洲红稻基地的固氮菌实验室试验已开始准备;派往各地的技术团队正在整理行装。他点开“新年度重点项目追踪表”,将每个项目的时间节点、负责人、关键任务一一录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盯、有人管。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远处的协作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工作人员们正忙着对接各地的需求,整理测试数据。陈砚看着屏幕上跳动的进度条,想起新岁伊始时的规划,想起全球伙伴们的干劲,心里满是力量。新岁不是终点,而是更广阔的起点——从沙漠红稻的技术升级,到玉米深加工的全球布局,再到竹艺分坊的文化融合,每一步都在拓展协作的新境界。
属于苏城的故事,属于人类文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会带着新岁的希望与干劲,在同心协作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不断探索,让全球协作的果实结满更多山海,让“共富共荣”的梦想照进更多人的生活。
第二天一早,陈砚就收到了育种专家的反馈——“耐旱固氮菌”的初步鉴定结果已出,确认为新型固氮菌,与红稻根系的亲和性较好,实验室接种试验已安排在本周三;非洲水肥机的低温测试方案也已制定完成,将在-5℃、0℃、5℃三个梯度下进行连续48小时的运行测试。看着这些反馈,陈砚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初升的太阳,心里充满了新岁的期待——新的一年,新的征程,全球协作必将在同心协力中,开拓出更广阔的新境界。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