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结束后,各地代表分散交流合作细节。陈砚带着李建国和汤姆来到苏城豆制品厂,车间里机器轰鸣,黑大豆经过研磨、煮制、压榨,变成细腻的豆浆、Q弹的豆腐、筋道的豆干。“李大哥,你看咱们的生产线,一天能加工1000斤黑大豆,做成的豆制品已经卖到欧洲和美洲了。”陈砚指着流水线说,“要是签了三年供货协议,你提供稳定的黑豆货源,咱们一起把产值再翻一倍!”李建国看着满车间的豆制品,眼里满是期待:“太好了!东北的黑大豆品质好,就是缺销路,跟你们合作,农户们再也不用愁卖豆了!”汤姆这时插话说:“美洲区的超市想引进你们的豆腐,要是能做成‘玉米豆腐卷’,用咱们的玉米糖浆调味,肯定能受欢迎!”陈砚立刻点头:“这个主意好!让研发组明天就试做,下个月就能推向市场。”
傍晚,“全球丰收晚宴”在合作社广场举行。长长的餐桌上摆满了各地的特色美食——非洲的红稻米酒炖鸡、美洲的玉米糖浆烤南瓜、欧洲的竹木盘装芝士、东北的黑大豆炖排骨、苏城的豆腐丸子,每一道菜都透着丰收的香甜。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未来的计划,笑声与碰杯声交织,驱散了秋日的微凉。
“明年我要带更多非洲农户来苏城学技术,让红稻种遍非洲!”卡伦举着酒杯说。玛丽团长拿着竹木纪念盘:“欧洲区的竹木工艺展要在全球巡展,第一站就去非洲,让更多人看见协作的美!”戴维斯先生则笑着说:“明年‘智能温控电池’量产,我要在每个育苗棚都装上,让全球的秧苗都能健康生长!”
晚饭后,陈砚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全球联络群里满是晚宴的照片——大家举杯欢庆的场景、各地美食的特写、纪念盘传递的瞬间,每一张都透着喜悦与期待。他点开一个新的文档,写下“全球协作三年规划”的开篇:“以种子为媒,以技术为桥,以情谊为纽带,让丰收跨越山海,让幸福连接全球。未来三年,建成20个‘全球协作农业基地’,推广10项核心技术,举办5场跨国工艺展,让每一片土地都能长出希望,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丰收。”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远处的通讯塔闪烁着信号灯,像一颗永不熄灭的希望之星。陈砚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心里满是笃定——今年的秋获已入仓廪,但协作的故事从不停歇;明年的春天,新的种子会破土而出,新的技术会传遍田野,新的伙伴会携手同行。
属于苏城的故事,属于人类文明的故事,永远在续写;而他们,会带着这份秋获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在协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每一个秋天都满是丰收,让每一份努力都通向幸福。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