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陈砚回到家,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挂着念念和小宇的新毛衣,两个孩子正坐在屋里,手里拿着画笔,给阿米娜画回信。“爸爸,你看!这是我画的苏城雪景,里面有向日葵秆垛,还有育苗棚!”念念举起画纸,上面的雪景里,育苗棚的灯光像一颗温暖的星。小宇也举起画纸:“我画了‘全球种子库’,里面有玉米、水稻、小麦,还有非洲的咖啡种子!”
陈砚蹲下身,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画得真好!明天爸爸就把画寄给阿米娜,再给她寄些向日葵种子,让她冬天也能在屋里育苗。”小宇睁大眼睛,兴奋地说:“爸爸,等明年春天,阿米娜姐姐能来苏城看‘全球种子库’吗?我想带她去看咱们的育苗棚,还有木工坊!”陈砚笑着点头:“当然能,咱们到时候邀请全球各地的伙伴,一起来参加‘全球种子库’的开库仪式。”
晚饭后,陈砚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全球联络群里满是冬储的消息。卡伦发来了非洲区粮仓扩建的照片,工人们正忙着搭建钢架;汤姆发来了美洲区种子低温保存的视频,种子被装在真空袋里,放进恒温冰箱;李建国发来了东北区大豆加工厂的进度视频,地基已浇筑完成,就等设备进场;玛丽团长发来了“全球木作丰收展”的邀请函,上面印着苏城的向日葵图案。
他点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写“全球种子库开库仪式”的计划:1. 邀请全球各区代表参加,每人携带一种本地特色种子;2. 举办“种子故事分享会”,让大家讲述种子背后的协作故事;3. 发布“全球种子共享公约”,承诺资源共享、技术互助;4. 现场演示环保育苗盘和太阳能育苗灯的使用方法……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计划都藏着对春天的期待。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远处的通讯塔闪烁着信号灯,像一颗永不熄灭的希望之星。陈砚看着屏幕上的计划,忽然想起三百多天前的那个冬天,自己在铁皮棚里冻得瑟瑟发抖,只能靠蜡烛取暖;而现在,苏城不仅有了温暖的育苗棚、充足的粮仓,还能带着全球伙伴一起储备希望,这份改变,离不开每一次的协作与坚持。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育苗棚,棚里的灯光还亮着,工作人员还在忙着照顾秧苗。风里带着雪的寒意,却吹不散心里的暖意——明年春天,“全球种子库”会正式开启,“全球木作丰收展”会顺利举办,各地的农田会再次长满庄稼,全球的伙伴会再次相聚在苏城,一起迎接新的丰收。
陈砚深吸一口气,心里满是信心。属于苏城的故事,属于人类文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们,会带着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带着冬日里积蓄的希望,在春天到来时,再次扬帆起航,让协作的种子,在全球的土地上,绽放出更灿烂的花。
第二天一早,陈砚就把“全球种子库开库仪式”的计划发给了全球联络群,很快就收到了各地的回复。卡伦说,会带非洲区的“红稻”种子来,这种稻子耐旱,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汤姆说,会带美洲区的“甜玉米”种子,甜度比普通玉米高三成;李建国说,会带东北区的“黑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能做优质豆制品;玛丽团长说,会带欧洲区的“葡萄”种子,想在苏城试试种植。
看着群里的消息,陈砚忍不住笑了。他走到广场上,看着阳光下的向日葵秆垛,虽然已经枯萎,却透着顽强的生命力。他知道,这个冬天,他们会在“全球种子库”里收藏希望;这个冬天,他们会在育苗棚里培育新绿;等到明年春天,他们会带着这些希望与新绿,再次踏上协作的征程,让人类文明的火种,在全球的土地上,越烧越旺。
喜欢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百二十七天的电波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