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元年的冬天,像是被北方的突厥铁骑驱赶着,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凛冽。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漳水北岸的天空,凛冽的朔风卷过冰封的河面,发出呜咽般的嘶吼,带着砭人肌骨的寒意,穿透层层衣物,直往人骨髓里钻。这风不仅吹冻了土地,也吹皱了王家镇刚刚稳固不足半载的平静——田间新种的冬麦蒙上一层细密的白霜,叶片蜷缩着瑟瑟发抖;镇丁营的操练号角在寒风中撕开一道裂口,却比往日多了几分沉闷;镇墙之上,守望的士卒裹紧了单薄的冬衣,握着长矛的手指冻得通红,眼神里除了惯有的警惕,更添了几分对未知前路的深沉忧虑,像极了这冰封河面下暗涌的激流。
王临站在加固加高的镇墙之上,身披一件略显陈旧的玄色裘氅,领口和袖口的毛边已有些磨损,却依旧难掩其挺拔的身形。他负手而立,目光越过苍茫的原野,望向南方那片被窦建德势力笼罩的土地。寒风掀起他额前的碎发,露出一双深邃锐利的眼眸,眼底深处,既有历经战火的沧桑,更有运筹帷幄的锋芒。
谁能想到,一年前的王家镇,还只是一片收留流民的废墟营地,四处是残垣断壁,百姓面黄肌瘦,朝不保夕。是他王临,带着一群残兵弱旅,在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生路,苦心经营近一年,才有了如今的局面——控制漳水以北三乡之地,疆域东抵清河,西接武安,南邻漳水,北靠太行,方圆三百余里皆归其管辖;拥兵近万,其中精锐镇丁营三千人,皆配甲胄弓弩,战斗力远超寻常乡勇,另有可动员青壮七千余人,农时耕种,闲时操练,兵农一体;更难得的是民心初步依附,百姓不再流离失所,街头巷尾渐渐有了烟火气。
“兵农合一”让粮食产量较去年翻了一倍,半年开垦荒地两千余亩,秋收粟米三万余石,足够万余军民过冬;“简化吏治”废除了前朝冗余的层级,设乡、里两级行政,官吏由百姓推举贤能,再经柳轻眉考核任命,如今政令畅通,奸吏绝迹,百姓告状无需层层盘剥,满意度激增;“开设学堂”虽仅三月,却已收纳孩童两百余人,从识文断字教起,更有柳轻眉亲自授课,传授医术常识,让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燃起了文明的火种。这三制推行之初,曾遭遇老世族的阻挠、乡野愚民的不解,王临铁腕推进,杀伐决断,不服者或斩或逐,才让新政深深扎根,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但王临深知,这短暂的安宁如同薄冰,看似坚固,实则下暗流汹涌,随时可能破裂。他运转体内真龙气劲,一丝暖流顺着经脉游走,抵御着刺骨的寒风,心中却愈发清醒——这门帝王专属的双修功法,既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招致王家灭门的祸根。前朝末年,王家先祖习得真龙气劲,可强身健体、统御人心,更暗含问鼎天下的玄机,被猜忌心极重的隋炀帝视为心腹大患,一道圣旨便将王家满门抄斩,唯有他侥幸被忠仆所救,辗转流亡,才有了今日的复仇之机。
如今乱世依旧,甚至愈演愈烈。窦建德的主力虽被李积牵制在南方黎阳一带,但其麾下猛将王伏宝却像条阴狠的毒蛇,盘踞在漳水南岸,麾下两万精兵虎视眈眈,数次袭扰王家镇的粮道;洛阳的王世充早已僭越称帝,国号郑,占据中原腹地,兵精粮足,野心勃勃;关中的李渊亦已登基,国号唐,建元武德,占据天府之国,兵强马壮,更有秦王李世民这等不世出的名将;北方的突厥始毕可汗拥兵数十万,窥伺中原,随时可能南下劫掠;此外,徐圆朗、高开道等群雄各自割据一方,互相攻伐,战火连绵不绝。
他王临和王家镇,在这滔天巨浪中,不过是一叶稍微结实些的扁舟,稍有不慎便会船毁人亡。前路茫茫,该驶向何方?是依附强者,借势扩张?还是坚守自主,逐鹿中原?
“阿临,天寒地冻,仔细冻坏了身子,回屋吧。”一道轻柔温婉的声音在身旁响起,像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驱散了些许寒意。柳轻眉身披一件淡青色披风,手中还捧着一件厚实的狐裘,缓步走到王临身边,美目中满是关切。
这一年,她主持内政民生,协调妇孺,处理民政、医术、学堂诸事,日夜操劳,原本就温婉的性子更添了几分沉稳娴静。她是王临的发妻,自关陇之地便跟随他,一同经历过潼关突围的生死危机——当年王临被乱军追杀,身负重伤,是柳轻眉背着他在乱军中冲杀,用家传医术为他疗伤续命,一路颠沛流离,不离不弃。这份患难与共的情意,早已深深烙印在两人心中。
王临接过狐裘,顺势握住她微凉的手指,指尖运转一丝真龙气劲,暖意透过指尖缓缓传递过去。“眉儿,又熬夜处理民政了?看这手冻的。”他语气中带着宠溺,伸手替她拢了拢耳边的碎发。
柳轻眉脸颊微红,抽回手,小心翼翼地替他系好狐裘的系带,动作轻柔而熟练。“阿临镇守一方,日夜操劳,轻眉这点辛苦算什么。”她抬眸望着王临,眼中满是崇拜与依恋,“前日学堂有个孩童染了风寒,高热不退,我用家传的针灸之术配合汤药,已将他治好,如今都已返校读书了。炭火我也已安排妥当,优先供应老弱妇孺和学堂,只是今年冬天格外冷,炭火储备怕是只能支撑到开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隋末,君临天下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穿越隋末,君临天下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