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刚过,京郊永定河畔的风还带着冰碴儿,却已被四顶青布大帐暖出几分人气。
帐檐下悬着的 “同善堂” 木牌漆色鲜亮,隶书大字在寒风中透着庄重,那是小花特意请顺天府学的老秀才写的。
最东头的帐内,两口半人高的铁锅架在砖石垒起的灶上,灶膛里的桑木柴烧得噼啪作响,腾腾热气顺着锅盖的缝隙往外冒,混着白米与红枣的甜香,顺着河风飘出三里地去。
这锅具是仿照雍和宫施粥的规制定制的,一口便能容下两石米,熬煮时需四个伙计轮班搅动,才得那浓稠绵密的口感。
排队领粥的百姓在帐外绕了三个弯,绵延足有半里地。
打头的是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补丁摞着补丁的棉袄里塞着干枯的茅草,冻得发紫的手死死攥着块粗布号牌;
中间有个抱着孩子的寡妇,用破棉絮把娃儿裹得严实,自己却光脚踩在露趾的草鞋里;
队尾的孤老拄着枣木拐杖,每挪一步都要喘口气,号牌用麻绳系在手腕上,生怕被风吹走。
这些号牌是清晨卯时发放的,竹篾打底糊着粗布,正面印着 “同善堂” 字样,背面编着号码,凭此可领一碗能插住筷子的稠粥,外加两个掺了芝麻的麦饼。
“慢着些,莫要争抢,人人都有份。”
帐内,身着月白袄裙的少女正踮着脚,帮厨娘往刚舀好的粥碗里添半勺红枣。
小花梳着双丫髻,用素色丝带系着,额前刘海被热气熏得微微卷曲,鼻尖沾了点面粉,倒像个刚从面坊出来的小丫头,可那双清亮的眼睛里透着沉稳,丝毫不见娇憨。
她接过伙计递来的桃木长勺 —— 特意选了分量轻的木料,免得久持累手 —— 舀起满满一勺粥,米粥顺着勺沿往下淌,在碗底积成厚厚的一层。
见队伍末尾的老妇人手抖得厉害,瓷碗在手里晃悠,她赶紧放下勺子,从腰间掏出手帕把碗沿擦得干干净净,双手捧着递过去,轻声道:
“婆婆,您扶着棚柱歇会儿再喝,小心烫。那边棚子底下有稻草,暖和。”
老妇人枯瘦的手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泛起泪光,豆大的泪珠砸在粥碗里,溅起细小的涟漪。
“多谢姑娘,多谢活菩萨……”
她颤巍巍地作揖,声音嘶哑却清亮。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滚水,排队的百姓顿时纷纷附和,“活菩萨” 的喊声此起彼伏,有的汉子放下碗便对着帐子磕头,还有妇人把孩子举起来,让娃儿也跟着喊 “菩萨姐姐”。
这声响顺着风飘出去,正好落在不远处的茶棚里。
茶棚里生着炭炉,暖意融融。
两个身着暗纹绸缎的中年男子相对而坐,桌上摆着冷掉的茶水。
其中一人是英国公府的管家周瑞,他捻着山羊胡,目光越过茶棚的布帘望向粥棚方向,对身旁的人低声道:
“这陈大人的女儿,倒是个心善的。前日府里夫人还说,京城里都在传异珍阁的银子来路不正,如今看来,倒是用在了正途上。听说这‘同善堂’,全靠异珍阁撑着?”
“可不是嘛。”
另一人是顺天府的书办刘启,手里翻着本蓝布封皮的簿册,指尖在账目上点点划划,
“上月异珍阁的账册我帮着核过,单是那架江南运来的苏绣百鸟朝凤屏风,就卖给了庆王府,足足三千两白银。姑娘二话不说,当即提了一千五百两出来办善事。京郊这四个粥棚,每日光米就要耗两石,还得雇八个伙计、四个厨娘,城西慈幼院更甚,收养了二十三个孤儿,雇了两个嬷嬷、一个秀才,全是异珍阁的银子兜底。”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
“比咱们顺天府的养济院实在多了,那些官办的棚子,十成米能到百姓嘴里三成,就不错了。”
小花自然不知茶棚里的议论,她正跟着林管事在帐角的木桌前核对账目。
林管事身着青布长衫,鬓角有些斑白,手指在算盘上拨得飞快,算珠碰撞声清脆利落。
他原是大同镇的军需官,当年军饷被克扣三成,士兵们冻得穿不上棉衣,他执意要往上呈报,反倒被安了个 “扰乱军心” 的罪名罢官。
陈则宏在一次巡查时听闻此事,便请他来打理同善堂,看中的正是这份不与浊流同污的正直。
“姑娘,今日领粥的共三百二十六人,比昨日多了十七个,都是从卢沟桥那边过来的流民,说是永定河上游决了小口,淹了庄稼。”
林管事指着账册上的朱笔数字,眉头微蹙,
“慈幼院那边今早又收了三个孤儿,最大的六岁,最小的才两岁,都是父母在流民中染了风寒去世的,已经请了城南的稳婆张妈妈照看,说是夜里得喂些米汤。”
小花点点头,从袖袋里掏出张素笺,上面用蝇头小楷列着清单,墨迹还带着点湿润。
“这是我列的采买单子,你看看。”
她指着单子说道,“明日让伙计去‘德顺昌’买些棉衣,要那种里子絮了新棉的,给孤老和孩子每人做一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