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吃上那顿裹着猪油香、混着野葱辛甜的炒野菜,又就着杂粮饼、红薯填满肚子的饱饭,陈则宏和林小花之间仿佛多了一种无声的默契 ——
每天在杂货铺扛完最后一袋杂粮、整理好最后一匹布料,收工后并不急着回大杂院,而是绕着市集慢慢走一圈。
此时的夕阳已沉到西边的屋顶,将天空染成一片暖橙,余晖透过摊位的木架,在地上投下长短不一的影子。
两人像两个经验丰富的侦探,脚步放得极轻,目光却像细密的网,捕捉着市集里每一个关乎生存的细节。
市集虽过了正午的热闹高峰,却依旧充满鲜活的烟火气:
杂粮铺的掌柜正弯腰将剩余的糙米倒进粗布麻袋,麻袋摩擦着木桌,发出 “簌簌” 的声响;
肉铺老板用刀背敲了敲案板上的剩肉,朝着路过的妇人高声吆喝,声音洪亮得能穿透嘈杂的人声;
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手里攥着半块烤红薯,在摊位间追逐打闹,清脆的笑声像风铃般荡开,偶尔还会撞到商贩的竹筐,引来一声温和的嗔怪。
可在这看似祥和的表象下,却藏着无数不易察觉的生存密码 ——
哪家摊位的物价悄悄涨了半枚铜钱,哪个商贩的脸色透着焦虑,甚至哪个角落突然多了陌生的面孔,都可能关系到他们能否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安稳度过明天。
对他们而言,市集早已不是单纯靠体力换钱的地方,而是一座装满 “情报” 的宝库,每一个摊位的价格波动、每一次商贩的肢体互动、每一个行人的眼神神态,都是解读这个世界的钥匙。
陈则宏习惯站在宏观视角,拆解市集的运转规律。
每天傍晚,他都会先停在市集入口那棵需两人合抱的老槐树下。
槐树的枝叶浓密,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挡住了西晒的余晖。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枚磨得光滑的铜钱,指尖轻轻摩挲着铜钱边缘的纹路 —— 这是他昨天刚赚的工钱,边缘还带着新鲜的铜色,却已被他摸得温热。
他的目光像精准的雷达,从东到西扫过整个市集,将每个摊位的信息默默记在心里:
杂粮铺前,掌柜正用一个边缘磨损的木斗给顾客量糙米。
木斗装满后,掌柜手腕轻轻一抖,多余的糙米簌簌落在案板上,“一斗八枚铜钱,童叟无欺” 的吆喝声清晰传来。
陈则宏注意到,若是顾客指着角落里那堆颜色略暗的糙米,掌柜就会改口 “六枚铜钱一斗”—— 那是混了碎米和少量沙子的陈米,是穷苦人家才会选择的便宜货。
肉铺的情况更分明,案板上新鲜的猪肉泛着淡淡的粉色,纹理清晰,老板用一把磨得锃亮的弯刀,将肉切成均匀的小块,每斤明码标价十五枚铜钱,刀刃落下时 “咚咚” 的声响,像是在强调肉的新鲜。
而旁边瓷碗里装的猪油,则是另一番光景 —— 乳白色的猪油凝结成块,表面泛着细腻的光泽,一小块约莫一两重,就要一枚铜钱。
陈则宏曾亲眼看到,一个妇人犹豫了半天,才掏出一枚铜钱,买了一小块猪油,小心翼翼地用油纸包好,揣进怀里,仿佛那是稀世珍宝。
蔬菜摊的价格波动则更复杂。
清晨刚运到的野菜带着露水,叶子上还沾着泥土,一把只要半枚铜钱,是最受穷苦人欢迎的食材;
可若是经过挑选、去掉黄叶和老根的鲜嫩青菜,价格就会翻倍,卖到一枚铜钱一把。
陈则宏还发现,市集的供需关系像被无形的手操控着,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律:
每天卯时刚开市,蔬菜带着清晨的水汽,肉类还留着屠宰场的余温,最新鲜也最贵,此时来采购的多是穿着体面的人家,他们不在乎价格,只在意品质;
到了午时,人流量达到顶峰,商贩们不会轻易降价,只会用 “买两斤送一把野菜”“多买多优惠” 的方式吸引顾客;
而到了酉时,太阳渐渐沉落,商贩们急于收摊回家,便会开始降价抛售 —— 有的蔬菜降到原价的一半,有的甚至 “给钱就卖”,此时正是他们这种每天赚三枚铜钱的穷苦人采购的最佳时机。
更让陈则宏意外的是这个世界的货币体系。
他走遍市集,只见过铜钱一种货币,没有金银,也没有其他等价物。
不同面额的铜钱在大小和重量上差别极小,只能靠边缘的纹路区分:
刻着一道横线的是最小面额,只能买到一小把发黄的野菜;
刻着两道横线的能买半斗陈米;
而刻着三道横线的最大面额,也只能买到两斤普通猪肉,购买力十分有限。
更关键的是,铜钱的价值并不稳定,像风中的烛火,受天气和收成影响极大。
前几天连续下雨,道路泥泞难行,蔬菜运不进来,市集里的野菜价格从半枚铜钱一把涨到一枚铜钱,还常常供不应求;
而上周附近村庄丰收,大量糙米涌入市集,杂粮铺的糙米价格就从八枚铜钱一斗降到七枚,掌柜还主动送一小把豆子拉拢顾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打工女孩穿越认的干爹,豪横!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