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经理,开门!奉夏司令令,征用所有粮食!”刘黑七的副手张彪带着一个排的兵力,踹着粮栈大门,机枪架在街口,“再不开门,就炸了粮仓!”毛信华站在门后,冷静回应:“张排长,粮栈是民生存粮,你们强行征用,百姓怎么活?再说,军粮该由军政部门统筹,哪有直接抢民粮的道理!”
张彪不耐烦,下令士兵用炸药包炸门。“轰隆”一声,铁门被炸开一个缺口,士兵们蜂拥而入。就在这时,粮栈内突然响起“砰砰”两声——吴砚山精准击中两名士兵的肩膀,护粮队的群众举着扁担冲上去,与士兵们展开近身搏斗。毛信华趁机按下墙角的警报器,城郊粮仓的群众收到信号,立即将库存军粮分装成小袋,藏进地窖、柴房,甚至猪圈的夹层里。
张彪见强攻不成,改口说:“不征用也行,把粮栈的谷物运到惠民米厂加工,给军队碾米!”毛信华心里清楚,这是敌军想变相抢粮,表面答应:“可以,但米厂设备老旧,得慢慢碾!”他回到米厂,立即让工人将一颗八毫米的螺母放进碾米机的谷仓——当敌军押着谷物赶到时,碾米机启动后发出“咔嚓”一声巨响,上下堆瓦筛板被硬生生打坏,机器停转。“怎么回事?!”张彪拔剑指着毛信华。
“长官,机器年久失修,突然卡壳了!”毛信华故作慌张,让工人假装检修,“得找配件,至少要三天才能修好!”张彪气急败坏,却无可奈何,只能留下一个班的士兵看守,自己带着大部队返回厂区支援。毛信华趁机让工人将剩余的六千多石谷物装进麻袋,趁着夜色,在中突战士的掩护下,转移到城郊的废弃煤窑里。
与此同时,湘潭县工委组织的群众护粮队正在农村转移军粮。村民李桂兰背着装满稻谷的麻袋,在田埂上奔跑,身后传来敌军的枪声。中突战士赵立冬冲过来,一把将她按倒在稻田里,子弹擦着稻穗飞过。“跟我走!”赵立冬拉起李桂兰,沿着田埂快速转移,将麻袋放进预先挖好的土坑,盖上稻草伪装。“解放军同志,粮食不能丢!”李桂兰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又转身去转移下一批粮食。
三军协同:外线攻坚与内线守护的闭环 株洲外围的山地间,中突指挥官赵砚秋趴在战壕里,望远镜里能看清夏威部的防线。“西突韩明远,衡阳援军有没有动静?”他对着无线电喊。韩明远的声音传来,背景里是炮火的轰鸣:“已在耒阳设伏,援军被钉死在铁路沿线,三小时内到不了株洲!你们尽快拿下厂区,我让炮兵团给你火力覆盖!”
东突指挥官凌沧澜在粤东发来信号:“夏威部的海上补给已被切断,广州援军不敢北上!你们护厂护粮结束后,中突可顺势南下,与东突夹击韶关!”赵砚秋回应:“收到!株洲城内的地下党和群众已控制局面,设备和粮食都在,就等肃清残敌!”
田心机车修理厂内,刘黑七带着残部躲在厂房二楼,负隅顽抗。中突战士们架起火箭筒,赵砚秋下令:“注意保护设备,用榴弹发射器压制!”榴弹呼啸而出,落在二楼楼板上,碎石飞溅,敌军的机枪瞬间哑火。陈铁山带着护厂队,给战士们指引厂房结构:“左侧有楼梯,右侧是废料间,小心敌军埋伏!” 战士们冲进二楼,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杀。
一名敌军想拉燃手榴弹同归于尽,战士周卫国侧身翻滚,一脚将手榴弹踢到窗外,“轰隆”一声,手榴弹在空地上炸开,气浪掀飞了几片瓦片。刘黑七想从天窗逃跑,被廖新雨一枪击中大腿,摔倒在地。“缴枪不杀!”廖新雨举着驳壳枪,刘黑七无奈举起双手。 粮栈外,张彪带着看守的士兵想趁机逃跑,被吴砚山和护粮队拦住。
“放下武器!”吴砚山的枪口对准张彪,护粮队的群众围成一圈,扁担锄头挥舞着。张彪见大势已去,只能下令投降,被群众押着关进粮栈的空仓里。夕阳西下,株洲城区的枪声渐渐平息。田心机车修理厂的工人们正在检修设备,火车头的烟囱冒出袅袅青烟;三益粮栈的群众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饥肠辘辘的百姓;中突、西突的战士们在街巷巡逻,清理残余的敌军哨卡。廖新雨站在厂房顶端,看着远处三军协同推进的炮火亮光,心里清楚:这场“看得见”的战场,不仅守住了工业命脉和粮食储备,更守住了百姓对和平的期盼。
无线电里,赵砚秋向总前委汇总:“株洲护厂护粮任务完成,设备完好率百分之九十二,粮食无流失,敌军残部肃清!中突、西突、东突协同到位,为解放湘南奠定基础!”总前委的回电简洁有力:“军民同心,功在千秋!继续推进,巩固防线,迎接全面解放!”
株洲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着工人脸上的油污、战士身上的硝烟、群众眼里的笑意。这场军民协同的守护战,没有惊天动地的决战,却在一个个厂房、一座座粮仓、一条条街巷里,书写着“看得见”的铁血与温情——这是解放战场上最坚实的根基,也是和平到来前最动人的序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蚀第一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