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见·陈诚东北“耍威风”记:
扩军吹牛皮与一闷棍的狼狈日常
一>、见·“土木系大佬”上任:排场拉满的“纸老虎”登场
一九四七年的沈阳,雪刚停,空气里还飘着冰碴子,可火车站却热闹得跟赶大集似的——不是老乡赶集,是蒋氏老乡、“土木系”大佬陈诚的上任排场。只见一列专列“哐当哐当”开进站台,车还没停稳,穿着笔挺美式军装、戴着雪白手套的陈诚就从车门探出头,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连一丝雪花都没沾,活像刚从照相馆拍完美照出来的。
“陈主任好!”站台上的军政官员们赶紧立正敬礼,声音喊得震天响,可陈诚只是微微点头,白手套在帽檐上碰了一下,连车都没让官员们扶,自己踩着地毯下车,生怕别人的手弄脏了他的军装。“诸位,”陈诚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故意拖长了调子,“本主任奉委员长之命来东北,就是要收拾这烂摊子!杜聿明不行,不代表咱们蒋家军不行!三个月,我只要三个月,必灭共军,收复全东北!”
官员们赶紧鼓掌,心里却直犯嘀咕:这话说得比唱的还好听,杜聿明打了这么久都没赢,你刚来就吹这牛?可没人敢说出口,只能陪着笑。陈诚看大家捧场,更得意了,指着远处的军营说:“第一步,扩军!杜聿明把9个军折腾得只剩空架子,我要把它扩到十四个军,五十四万人!编成四个兵团,让共军看看,咱们蒋家军的厉害!”
这话传到士兵耳朵里,可就炸了锅。一个刚从苏北调来的小兵,冻得缩着脖子,对身边的战友说:“扩军?咱们现在连棉衣都不够,还扩军?怕不是扩一群‘冻冰棍’吧!”战友赶紧捂住他的嘴:“小声点!让陈主任听见,你小命不保!” 可陈诚不管这些,当天就召集军需官开会,拍着桌子要装备、要粮食、要兵员。军需官哭丧着脸说:“主任,东北物资紧张,棉衣和粮食得从关内调,至少要半个月……”“半个月?不行!三天!”陈诚把白手套往桌上一拍,“委员长等着看结果,你敢耽误?”军需官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转身就偷偷骂:“这哪是来打仗的,这是来当祖宗的!”
没几天,“扩军完成”的消息就传到南京——十四个军的番号是凑齐了,可里面一半是补上来的新兵,有的连枪都不会开;装备更是掺了水分,美式机枪只有一半能打响,剩下的都是焊死的空壳子,美其名曰“训练用”。陈诚看着报表上的“五十四万大军”,笑得合不拢嘴,却没看见军营里,新兵们裹着单衣在雪地里跑步,冻得直哭,老兵们则躲在帐篷里,偷偷骂他“纸上谈兵”。
二>、见·瞎定战术:嘲笑杜聿明,自己踩进“坑”
扩完军,陈诚就开始琢磨打仗。他把杜聿明之前的作战地图翻出来,看了没十分钟,就“啪”地扔在桌上,对着参谋们冷笑:“杜聿明真是糊涂!沈锦线以西这么多民主联军,他居然不先扫干净,难怪打不赢!”参谋们赶紧附和:“主任英明!杜司令确实有失考虑!”陈诚更得意了,手指在地图上戳了戳冀热辽根据地:“就从这下手!我从苏北调四十九军过来,再加上华北和锦州的机动部队,凑五个师的兵团,把这一带的共军全清了!
让黄克诚、陆沉知道,谁才是东北的老大!”可他忘了,四十九军是从苏北来的,压根没见过东北的冬天。部队刚开到锦州,就出了洋相:坦克的履带冻得转不动,士兵们得用开水浇才能勉强开;有的士兵没戴棉帽,耳朵冻得流脓;还有个连队,晚上宿营时把帐篷搭在雪坑里,早上起来帐篷全被雪埋了,士兵们扒了半天才爬出来,活像刚从土里挖出来的土豆。
军长王铁汉气得直跺脚,给陈诚发电报,说士兵不适应气候,请求暂缓进攻。陈诚回电只有八个字:“贻误战机,军法处置!”王铁汉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下令:“继续前进!谁再敢说不,老子毙了他!”可士兵们早没了士气。一个老兵一边走一边跟新兵吐槽:“咱们这哪是去打仗,是去送命!苏北冬天再冷,也没这么邪乎,这鬼地方,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棍!”新兵点点头,刚想说什么,脚下一滑,摔在雪地里,枪掉在地上,冻得跟雪粘在了一起,拔都拔不出来。
而另一边,黄克诚和陆沉早就收到了情报。两人在山洞里看着地图,黄克诚抽着烟杆,笑着说:“陈诚这小子,刚上来就想显摆,还调个南方部队来东北,真是脑子进水了!”陆沉指着地图上的伏击点:“咱们就按老办法,集中兵力,先打掉他的先头部队,再围歼暂二十二师,让他知道厉害!”
常汇佳抱着雪狼凑过来:“师长,雪狼昨天去侦查,看见四十九军的士兵冻得直哭,连枪都拿不稳!”雪狼像是听懂了,对着地图“嗷呜”叫了一声,尾巴摇得像小扇子。陆沉摸了摸雪狼的头:“好小子,侦查得不错!等打完仗,给你加个烤红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蚀第一部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蚀第一部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