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与其麾下十余骑,如同冲破罗网的苍鹰,一路向北,不敢有丝毫停歇。人困马乏,干粮将尽,全凭着一股救城护民的信念支撑。这一日午后,中山郡卢奴城那巍峨的城墙与猎猎旌旗,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那森严的气象,远非被围的剧县可比,让太史慈疲惫的精神为之一振。
“城下何人?速速止步!弓弩准备!”城头守军显然极为警惕,远远便发出警告,垛口处寒光闪烁。
太史慈勒住几乎要口吐白沫的战马,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向城头高喊,声音虽因连日奔波而沙哑,却依旧清晰洪亮:“吾乃东莱太史慈!受北海孔文举之托,有十万火急军情,关乎一郡存亡,特来拜谒关羽将军、张珩将军!恳请通传!” 他特意点出了关羽和张珩的名字,以示并非无的放矢。
城头守将见其虽风尘仆仆,但气度不凡,所言之事又非同小可,不敢怠慢,一边令其稍候,一边火速派人前往都督府禀报。
此时的卢奴都督府内,关羽正与张珩、赵云、田豫三人于沙盘前推演。沙盘之上,北冀防线、南冀袁绍势力、以及更南方的青徐之地,形势宛然。关羽抚须凝眉,丹凤眼扫过青州区域,沉声道:“据探马来报,青州境内黄巾余孽确有异动,只是不知其锋镝所向何处。”
张珩目光深邃,接口道:“青州空虚,各方势力如同干柴,只差一点火星。北海孔融,名望虽高,武备却弱,若被贼寇盯上……”他话音未落,亲卫已疾步入内。
“报!君侯,各位将军!城外有一将,自称东莱太史慈,言奉北海孔融之命,有十万火急军情求见!”
厅内四人闻言,气息皆是一顿!
张珩眼中骤然爆发出摄人的精光,心中一块大石轰然落地,一股“终于来了”的激流涌遍全身。他穿越而来的先知先觉,与这数月来的隐忍等待,在此刻得到了印证!太史慈,北海之围,这枚关键的棋子,终于落在了棋盘上!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面上依旧沉静如水,但微微握紧的拳头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关羽丹凤眼开阖,精光四射,与张珩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随即喝道:“快请!不,吾等亲往迎接!” 太史慈之名,他亦有耳闻,乃是青州有名的义士、勇士,如今冒死突围前来,所报军情定然非同小可。
片刻之后,卢奴城门大开。关羽身着绿袍金甲,张珩玄袍玄甲,赵云白袍银铠,田豫文士袍服,四人并肩而出,气度非凡。太史慈此刻已被引入瓮城,正抓紧时间饮马喂水,整理衣甲,忽见四位气度俨然之人亲自出迎,心中一震,连忙整理仪容,快步上前。
他的目光首先被居中的关羽所吸引,那卧蚕眉,丹凤眼,不怒自威的凛然气度,令人心折。随即,他便感受到了一股沉重如山、却又隐含滔天霸意的目光,来自关羽身旁那位玄甲将领。此人身材魁梧雄壮,面容刚毅,虽未发一言,却仿佛是整个场域的中心,连空气都因他而变得凝滞了几分——这定然就是名震北方的“霸王子”张珩!另一位白袍将军英姿勃发,气宇轩昂,应是常山赵子龙。还有一位文士,目光睿智,想必是谋士之流。
“东莱太史慈,拜见关将军、张将军、赵将军,这位先生!”太史慈不敢怠慢,躬身抱拳,行的竟是军中之礼,姿态不卑不亢。
张珩心中暗赞,果然是条好汉!他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可是武艺超群,箭术通神的太史子义?不必多礼,军情紧急,里面叙话!”
众人返回都督府议事厅,分宾主落座。太史慈不及客套,便将徐和如何聚众数万围攻北海剧县,孔融如何被困,形势如何危急,以及自己如何突围的经过,简明扼要却又清晰地叙述了一遍。他言语恳切,神情焦急,最后再次抱拳,几乎是以请命的姿态道:“……慈冒死突围,星夜兼程,特来恳求刘皇叔、关将军、张将军念在孔北海乃汉室名臣,北海百姓乃大汉子民,速发天兵,解北海之围!孔北海与北海百万生灵,存亡皆系于诸位将军之手!” 说完,他取出孔融的求援书信,恭敬呈上。
关羽接过书信,与众人走进侧厅快速浏览,卧蚕眉紧锁,看向张珩、赵云和田豫。
田豫沉吟道:“君侯,北海被围,孔文举求援,于公于私,我等皆不能坐视。公,则孔融乃海内名士,救之可彰显主公仁德,聚拢士林人心;私,则北海乃青州要郡,若能借此良机将其纳入影响,于我幽冀战略布局,大有裨益!此乃天赐之名,顺天应人之举!”
赵云亦颔首,白袍无风自动:“云长兄,承霸兄,豫州先生所言极是。徐和不过黄巾余孽,乌合之众,我铁骑营精锐正可克之!救北海,安青州,此其时也!”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了张珩身上。他不仅是武力担当,更是战略决策的核心之一。
张珩缓缓起身走出侧厅,到太史慈面前,目光如炬,直视着他:“子义将军忠勇可嘉,令人敬佩。孔北海乃天下楷模,北海百姓亦是无辜。曹孟德在徐州倒行逆施,若再坐视黄巾荼毒青州,我等还有何面目妄称匡扶汉室,拯救黎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