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幕播放到此结束。】
天幕播放结束,奉天殿内的文武百官陷入了沉思——关于浦子口之战的真相与李景隆的谣言,让众人对“正史”与“野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李善长率先开口,语气严肃:“没想到这种离奇的故事居然在民间流传甚广,‘浦子口之战’一个野史拼凑而来的子虚乌有!按照天幕提及的《明史》《明实录》等正史明确记载,燕军从镇江直接渡江,根本没有经过浦子口。这般不实记载,若是流传下去,定会误导后人,混淆历史真相。”
徐达这位武勋之首也开口指责:“没错!盛庸在淮河战败后,早已是惊弓之鸟,哪里还有实力在浦子口组织‘拼死反击’?那些编造野史的人,为了迎合剧情,竟不顾基本的逻辑与地理空间概念,实在可笑。”
吴伯宗看着天幕上关于李景隆的史料记载,对着对面的李文忠叹道:“‘曹国公,世子并非无能之辈日后居然被谣传至此,所谓靖难功臣之首’的谣言,居然也能当作正史!他不过是因出身武勋贵族,按规制站在班首,却被后世过度解读。看样子殿下给他的封赏,远不及朱能、邱福等将领,且很快便将他软禁,这般待遇,哪里像是‘功臣之首’?”
曹国公李文忠没有理会,心中的愤怒早已不可遏制,恨不得冲进天幕砍死那帮乱写乱传的文人:“穷酸腐儒,一帮子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居然敢如此编排我儿九江。若是让咱知道你们祖宗是谁,你看咱怎么收拾你们!”
陈迪则看着天幕上南京城的火灾场景,轻声道:“建文陛下与方孝孺等人,为了阻挡燕军,竟拆毁民房,引发火灾,烧毁陛下修建的城墙,这般举动,彻底失去了民心。民心向背,早已决定了靖难之战的结局。”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天幕上的终章画面,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他对着身边的马皇后低声道:“笔杆子在这帮文人手里,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好的能写成坏的,白的能抹成黑的,尤其是宋朝那帮人,把唐朝写成什么了,自己不行就看谁都不行,什么东西”
马皇后少见的没有拿话怼朱元璋,李景隆是自家子侄,都被传成这样,可见那帮文官日后有多么猖獗:“重八,一直以来咱都在劝你少杀人,现在看来臣妾错了,两宋以来文官那些歪风邪气,是该好好杀一下了,不然连皇室宗亲都敢编排,他们是不是还敢弑君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投向奉天殿外的天空,仿佛已看到朱棣率领燕军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城,登基称帝的场景。他轻声道:“大明的未来,就交给棣儿了。希望他能吸取建文的教训,善待百姓,重用贤才,让大明走向强盛。但在此之前,咱要给大明,给棣儿铺条路,棣儿像咱,对待这帮子文臣也不会好,咱必须在有生之年,把这些蛀虫奸佞杀个干净,咱就不信杀不出一个朗朗乾坤,天下太平!”
喜欢历史天幕: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历史天幕:永乐大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