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盛夏,闷热粘稠得如同融化的饴糖,连太极殿那高耸的飞檐都似乎被热气蒸腾得微微扭曲。
殿内,巨大的冰鉴散发着丝丝凉气,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源自权力角斗场核心的燥热与紧绷。
李世民高踞御座,冕旒垂下的玉藻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只露出线条冷硬的下颌。
下方,文武班列,鸦雀无声,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
“臣——有本奏!”
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刺破了沉寂。
御史台侍御史陈瑜,一个面容清癯、眼神却透着精明算计的中年官员,手持象牙笏板,一步跨出班列。
他是魏王李泰在台谏中的铁杆之一。
“讲。”
李世民的声音听不出丝毫情绪,如同玉石相击。
“臣弹劾兵部职方司主事、东宫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裴行俭!”
陈瑜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刻意营造的愤慨,
“裴行俭借协理陇右军务之名,暗中滥用职权,越境私查大臣!其行踪诡秘,所查之事涉及山东、河北多位朝廷栋梁,已致地方官员惶恐不安,朝野物议沸腾!此举无视朝廷法度,僭越职守,破坏朝廷和睦,其心可诛!臣恳请陛下明察,严惩裴行俭,以正视听!”
话音未落,又有两名御史出列附议,言辞更加激烈,仿佛裴行俭已是祸国殃民的巨奸。
矛头直指其“私查大臣”,却巧妙地避开了裴行俭究竟在查什么这个核心问题。
殿内不少大臣的目光,或明或暗地瞟向站在武将班列中、面色沉静如水的裴行俭,又扫向站在亲王首位、一脸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忧国忧民之色的魏王李泰。
李承乾立于太子位,眼帘微垂,仿佛在凝神倾听,又仿佛神游物外。
只有离他最近的几名东宫属官,才能察觉到他垂在身侧、掩在宽大袍袖下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裴行俭深吸一口气,出列,步伐沉稳如山。
他对着御座深深一揖,嗓音洪亮而清晰:
“陛下!臣裴行俭,奉命协理陇右军务,职责所在,确需查证核实边境军情、防务疏漏,此乃常例,亦是臣之本分!一切查证,皆有记录可循,未曾逾越职权半步!所谓‘私查大臣’、‘破坏和睦’,纯属无稽构陷!臣行事光明磊落,俯仰无愧!请陛下明鉴!”
他身姿挺拔,话语铿锵,自带一股久经沙场的凛然正气,将陈瑜等人的指控硬生生顶了回去。
御座之上,李世民的目光透过晃动的玉藻,在裴行俭刚毅的脸上停顿片刻,又缓缓扫过表情各异的重臣,最后落在了神色平静的李泰身上。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老臣眼观鼻,鼻观心。
山东、河北出身的几位大臣,脸上则隐隐透出紧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好了。”
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威压,瞬间压下了所有窃窃私语,
“陇右军务,关乎边防,裴卿查证,亦属职责范围。”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严厉,目光如电射向裴行俭:
“然!朝廷自有法度纲纪!查证军务,当循规蹈矩,明示文书,岂可行踪诡秘,惹人猜疑?地方官员,乃朝廷命官,为国牧民,非有明旨实证,岂可轻扰?裴卿!”
“臣在!”
裴行俭心头一沉,再次躬身。
“汝之所为,虽有缘由,然行事失于谨慎,已扰朝堂清议!”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裁决,
“念汝往日功劳,此番申饬!责令即刻收束所有查证事由,凡涉及朝廷命官之事,无论巨细,一律封存待核,交由有司处置!汝当闭门自省,谨言慎行,勿再生事端,搅扰朝堂!钦此!”
“臣,遵旨!”
裴行俭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躬身行礼时,脊背的线条却有瞬间的僵硬。
这份申饬,表面留了情面,实则是一道沉重的枷锁!
尤其是那句“收束所有查证事由”、“封存待核”、“交由有司”,几乎等同于直接掐断了他正在秘密追查的那条至关重要的生铁走私线!
他感觉后背有数道目光灼灼刺来,有冷嘲,有担忧,更有李泰那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深藏得意的视线。
“退朝——!”
内侍尖利的声音响起。
群臣鱼贯而出。
裴行俭走在武将队列中,面色沉凝,步履却依旧稳健。
刚走出太极殿那巨大的门扉,刺目的阳光和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却驱不散他心头的寒意。
僻静的宫道转角树荫下,李承乾负手而立。
裴行俭快步上前,深深一礼,脸上再无朝堂上的刚毅,只剩下沉重的无奈和一丝不甘。
“殿下!”
裴行俭的声音带着疲惫和晦涩,
“臣---”
“委屈守约了。”
李承乾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着他,递过一方素帕,
“擦擦汗。这天,闷得人心慌。”
裴行俭微微一怔,接过素帕,并未真的擦汗,只是紧紧攥在手心,苦笑着摇摇头,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