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刚过,长安城还笼罩在黎明前最深沉的墨色里,承天门上沉重的鼓点便一声声撞开寂静,如同巨兽的心脏搏动,宣告着帝国中心的苏醒。
东西朝堂前,朱紫重臣们身着品级冠服,鱼贯而入,步履沉稳无声,唯有腰间金玉带銙偶尔相击,发出清脆微响,在空旷肃穆的太极殿前回荡。
巨大的蟠龙金柱撑起巍峨殿宇,晨曦微光艰难地穿透高大的窗棂,在打磨如镜的金砖地面上投下长长的、摇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沉水香庄严肃穆的气息。
御座高踞于九重丹陛之上,李世民端坐其上,玄色冕旒垂下的玉藻轻轻晃动,遮住了帝王深不见底的眼神。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内侍监王德尖细悠长的声音划破了大殿的寂静。
太子李承乾,一身储君常服,沉稳地走出班列,立于御阶之下,手捧一份装帧朴素的奏疏。
他身形挺拔,目光澄澈,迎着满殿重臣或探究、或疑惑、或淡然的目光,朗声开口,声音清越而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父皇,儿臣李承乾,有本启奏,事关国朝文教根本,望父皇及诸公详察。”
整个太极殿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李世民冕旒微抬,声音听不出喜怒:
“奏来。”
“诺。”
李承乾展开奏疏,却并未照本宣读,而是抬头,目光扫过殿中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清晰地说道:
“儿臣近观国朝文教之盛,仰赖父皇圣德,诸公用心。然详察之下,仍存三弊:地方官学,虽有州郡县之名,然良莠不齐,师资匮乏,寒门俊才,常因路途遥远、束修昂贵而望学兴叹,此其一;”
所学内容,偏重经义章句,于经世致用之学——如算学以理财富国,格物以明察万物机理,律法以定分止争——涉猎甚少,学子空有文采,难应实务,此其二;”
“书册昂贵,典籍珍稀,寻常学子,得一卷书而难,皓首穷经尚嫌不足,谈何广育英才?此其三。”
他略微停顿,让话语的力量沉淀。
殿内一片寂静,空气仿佛凝滞。
李承乾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沉稳而富有前瞻性的力量:
“故儿臣思虑再三,草拟《官学革新疏》一份,试开药石,伏请圣裁!”
他双手将奏疏高举过头。
常德快步下阶接过,恭敬呈于御案。
李承乾的声音回荡在大殿,清晰地阐述着草案核心:
“其一,立三级官学之制。各州县广设县学,就近吸纳聪颖蒙童;州府设州学,择县学之优者进阶;长安国子监,则为天下之巅,拔州学之菁英深造。务使天下才俊,无论出身贵贱,居所远近,皆有登堂入室之阶!”
“其二,重经世致用之学。经史子集,国之根基,自当深研。然算学、格物、律法乃至简明农工技艺,当列入各级官学必修之课业!明算方可理清赋税钱粮,知律方可明断是非曲直,通格物方可洞悉万物玄机,此皆经世安邦之实学,非旁门左道!当使学子学有所用,用之能安邦!”
“其三,解书册之困厄。儿臣前番偶得改良造纸之法,已可造出洁白柔韧、价廉物美之纸张。”
他说到此处,微妙的停顿了一下,掠过造纸作坊被毁的隐痛,语气转为坚定,
“若以此纸,配合雕版刻印之术,将经籍、算学、格物图谱等,批量印制为教材!其价,当十不及其一!广布于各级州县学堂,使寒门之子,亦能手不释卷!”
他的话语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革新!
三级官学!
实务之学!
廉价教材!
广纳寒门!
每一个字眼都像滚烫的烙铁,灼烧着殿内大多数出身世族门阀的官员的神经!
短暂的死寂之后,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大殿轰然炸响!
“太子殿下!臣有异议!”
一声苍老却带着尖锐金石之音的厉喝响起!
出自文官班列前列,一位身着紫袍,须发皆白的老者——博陵崔氏族长,礼部尚书崔敦礼。
他面色涨红,颤巍巍出列,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李承乾,仿佛在看什么亵渎圣物的魔头。
“殿下此言差矣!大谬!大谬啊!”
崔敦礼激动得手都在抖,声音因为愤怒而尖锐,
“圣人之学,煌煌经义,乃立国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正道!殿下竟欲将算学、格物之类匠作末流之术,堂而皇之纳入官学,与圣贤典籍并列?”
“此乃败坏斯文!混淆尊卑!长此以往,学子只知锱铢必较、奇技淫巧,谁还肯皓首穷经,求索圣人之道?礼崩乐坏,国之将倾不远矣!”
他的话语如同号角,瞬间引爆了更大的反对声浪!
另一位紫袍重臣,范阳卢氏族长户部侍郎卢承庆,紧跟着出列,声音沉稳却带着刻骨的讥诮:
“太子殿下心系寒门,立意高远,臣等感佩。然殿下可知,‘寒门’二字,分量几何?束修之费,不过小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