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丽正殿的书房,往日里总萦绕着李纲太傅讲经时那略带古板严厉的气息,今日却像是被水洗过一遍,透着一股崭新而略显拘谨的书卷气。
阳光透过新糊的高丽窗纸,在地面投下明亮的方格。
空气里浮动着新墨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孔颖达身上那种久居书斋沉淀下来的旧纸和沉水香混合的味道。
孔颖达端坐在太子书案右下首的紫檀圈椅上,腰杆挺得笔直,如同他案头那方镇纸。
他身上簇新的深绯色文官常服浆洗得一丝不苟,衬得他清癯的面容愈发严肃。
几缕银白的鬓发从进贤冠两侧垂下,更添几分儒雅威仪。
他双手笼在宽大的袖中,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透露出主人此刻绝不轻松的内心。
上任伊始,三把火总是要烧的。
尤其接替的是李纲那等耿介清流、桃李满天下的老臣,压力可想而知。
太子年少,名声虽渐显聪慧,但毕竟根基尚浅,又值皇后病重、多事之秋。
孔颖达深知,这第一次授课,不仅要站稳脚跟,更要立威!
要让这位年轻的储君明白,学问一道,浩如烟海,非等闲可窥堂奥!
更要让陛下和朝野看看,他孔颖达,绝非浪得虚名之辈!
他昨夜几乎未眠,反复推敲琢磨了几个堪称刁钻、足以展现其深厚学殖又不易被轻易答出的经义难题,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他袖中的一页笺纸上。
脚步声由远及近,沉稳而清晰。
孔颖达立刻敛容,眼中精光一闪,迅速起身,对着门口出现的玄色身影深深躬身:
“臣孔颖达,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今日换了一身素净的月白常服,未戴冠冕,只以一支简单的玉簪束发,少了几分储君的威仪,多了几分学子般的清朗。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对新任老师的敬重与期待,快步上前,虚扶孔颖达的手臂:
“孔师快快请起!孤盼师久矣!日后你我师生相称,毋需如此多礼。”
他的声音清朗温和,姿态放得极低。
孔颖达顺势起身,感受到太子手臂传来的力度和那份真诚的礼遇,心中暗自点头,紧绷的情绪稍稍舒缓了一丝。
看来太子并非跋扈之人,至少表面功夫做得十足。
两人重新落座。
小贵子悄无声息地为孔颖达奉上一盏热气腾腾的蒙顶新芽,茶香氤氲。
孔颖达端起茶盏,借氤氲的热气定了定神。
他放下茶盏,目光炯炯地看向李承乾,脸上浮现出属于学者特有的、对学问本身执着而专注的神情,语调也变得沉稳而富有磁性,开始了他的“立威”之举:
“殿下,《礼记·王制》有云:‘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此乃教化之基,治世之本。”
他微微一顿,目光如同探照灯般锁定李承乾,抛出第一个精心准备的问题,
“然则,昔郑康成注此篇,于‘六礼’之‘冠礼’之‘筮日’,曾引《仪礼·士冠礼》加以阐发。然臣遍览典籍,尝见另一异说,言及‘筮日’之古礼,另有渊源,其出处颇为冷僻,非皓首穷经者难窥其门径。不知殿下对此‘异说’之出处,可有涉猎?”
问题抛出,孔颖达的目光紧紧锁住李承乾的脸。
他自信,这个问题足以让九成九的学子抓耳挠腮,即便是浸淫经学多年的老儒,也未必能立刻想起那本偏门到几乎被遗忘的、名为《三礼图略》的残卷札记!
书房内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李承乾端坐在书案后,闻言并未立刻回答。
他微微垂下眼帘,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抚过案头光滑的紫檀木边缘,仿佛在沉思。
孔颖达心中微动,一丝笃定悄然升起。
然而,仅仅过了几个呼吸,李承乾便抬起了头。
那双清澈的眼眸里,没有预想中的茫然或尴尬,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洞悉一切的了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
他唇角似乎极快地弯了一下,随即恢复恭敬,声音平稳清晰地响起,如同玉磬轻敲:
“孔师所言‘异说’,孤年幼时,仿佛在秘书省一部尘封的残卷札记中见过零星记载。那札记似是前朝某位无名氏所作,名为《三礼图略》,专考周秦古礼之遗存流变,尤重器物仪轨。”
他语速不急不徐,甚至带着点回忆的味道,
“其卷三《冠笄篇》末节确有小注,引《夏小正》逸文及先秦《竹书纪年》片段,推论‘太古筮日,非独龟甲,亦取星象分野’,并言此法曾行于殷商旧都一带,不知孔师所指,可是此说?”
孔颖达脸上的从容瞬间凝固了!
他端着茶盏的手猛地一抖,滚烫的茶水溅出几滴落在绯色官袍上,晕开深色的水渍,他却浑然不觉!
那双阅尽书海的眼睛骤然睁大,瞳孔深处清晰地映照着震惊的涟漪!
《三礼图略》?!
他竟然知道这本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请大家收藏:(m.xtyxsw.org)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天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